【爱历史】司马迁写《太史公书》的目的是什么?

【杨恽三观不正、深受司马迁毒害、告密整人反受其害 。 】
杨恽有一定才华 , 但是才子谈不上 。 杨恽选官上位 , 当初靠的是他的哥哥杨忠 , 后来靠告发霍氏谋反 。 杨恽为人不吝惜钱财、广散钱财于宗族 , 这个和仗义疏财是有区别的 , 杨恽散财在家族之内 , 和别人和百姓没有关系 。 杨恽为官没有原则 , 只要对自己有利 , 可以落井下石 。 杨恽做事尖酸刻薄、好窥探他人隐私 , 不惜出卖别人的利益 , 甚至罗列罪名告发他人 。 杨恽好做无病呻吟、而无具体策略和策论 , 专一诽谤皇帝和大臣 。 杨恽最终失去官心 , 大家一起将杨恽镇压 。
【爱历史】司马迁写《太史公书》的目的是什么?
文章图片
杨恽祖上是汉赤泉侯杨喜 , 垓下之战时为郎中骑(骑兵营长) , 杨喜与王翳、吕马童、吕胜、杨武共斩项羽并分尸 , 皆赐爵为列侯 。 杨恽的父亲为杨敞 , 官至丞相 。 传言说 , 杨恽有才 , 杨忠推荐为郎中 。 重臣霍光主持朝政多年 , 废昌邑王刘贺 , 霍光辅政汉昭帝之时 , 杨敞是霍光的得力助手 。 杨敞为人胆小谨慎 , 杨恽和其父性格峻异 , 杨恽为人高调 , 不惜出卖他人 , 说话也没有把门的 , 随意的辱骂皇帝和朝臣 。
要讲杨恽必须简介司马迁 , 司马迁为人三观不正 , 为小义但不讲大节 。 李陵家和司马迁家是世交 , 李陵兵败投降叛变匈奴 , 为匈奴练兵且狙击汉军 。 前98年 , 汉武帝探听到李陵的确切位置 , 派出两路汉军攻匈奴 , 想抢回李陵 。 两路汉军以失败告终 , 公孙敖和汉军数千将士上书“李陵率匈奴截杀汉军” , 审讯匈奴战俘也得到了李陵训练匈奴截杀汉军的口供 , 于是 , 汉武帝廷议李陵之罪 。 满朝文武皆曰李陵可杀 , 司马迁徇私枉法替叛徒汉奸李陵脱罪 , 被汉武帝宫 。
【爱历史】司马迁写《太史公书》的目的是什么?
文章图片
原来 , 司马迁为汉朝的太史令 , 年薪600石粟米 。 被宫后的司马迁 , 不再担任太史令 , 汉武帝任命为中书令(秘书长) , 行走于宫廷内外 。 司马迁被宫前写好了一半《太史公书》 , 被宫后继续私自撰写《太史公书》 。 司马迁从此人生变态、三观不正 , 开始在后半部《太史公书》中 , 大肆抹黑诽谤和汉武帝有关的人 , 抹黑汉高祖刘邦、汉景帝、汉武帝、卫青、霍去病、李广利等等;由于司马迁是人生的失败者 , 司马迁大肆吹捧拔高历史失败者 , 大肆拔高吹捧项羽、韩信、李广、李陵等人 。
司马迁成书《太史公书》 , 手法类似春秋笔法 , 其所谓“扬善抑恶” 。 那么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 标准是什么呢?史家的职业道德是如实记载历史事件 , 不以自己的好恶确定善恶标准 , 善恶自有历史和后人评说 。 《春秋》则以儒家思想作为标准 , 司马迁《太史公书》则以司马迁个人思想作为标准 , 司马迁被宫私自撰写历史 , 完全以变态的司马迁思想作为标准 , 势必造成相关历史人物、事件失真 。 司马迁成书 , 汉武帝要来《太史公书》察看 , 《太史公书》严重失实 , 司马迁交有司查办并处死 。
《西京杂记》:“太史公序事如古《春秋》法 , 司马氏本古周史佚后也 。 作《景帝本纪》 , 极言其短及武帝之过 , 帝怒而削去之 。 后坐举李陵 , 陵降匈奴 , 下迁蚕室 。 有怨言 , 下狱死 。 宣帝以其官为令 , 行太史公文书事而已 , 不复用其子孙 。 ”
【爱历史】司马迁写《太史公书》的目的是什么?
文章图片
司马迁作诽谤之书《太史公书》 , 自知不得善终 , 《太史公书》也不可能通过审查 , 就抄写备份了《太史公书》 。 司马迁写成后在《报任安书》中提到:“仆诚已著此书 , 藏之名山 , 传之其人 , 通邑大都 , 则仆偿前辱之责 , 虽万被戮 , 岂有悔哉?”名山指的就是华山 , 通邑大都当然是长安 , 一份藏在杨恽的家乡华山脚下 , 一份就在长安 。 汉朝把《史记》定为禁书诽谤之书 , 但是并没有大搞文字狱 , 杨恽也没有因为私自传播《史记》而杀头 , 这就是汉朝吸取秦朝“焚书坑儒”的豁达 , 《史记》才得于流传下来 , 否则 , 汉朝要焚毁《史记》是很容易的事情 。
【杨恽其人其事 , 诽谤朝廷辱骂大臣 。 】
杨恽本无什么大才 , 他的哥哥杨忠在朝为官 , 依靠哥哥的势力按照汉朝“世家任命制度” , 杨恽被任命为郎官(相当于今天的科级干部) , 后来补缺为宫廷常侍骑将 。 杨恽最先看到司马迁的《史记》 , 对《春秋》也很熟悉 , 大家都认为他有才能而得到夸奖 。 杨恽喜欢交接年轻俊朗的儒生 , 名声在朝廷内外很显赫 , 因此被提拔为左曹(司局级干部) 。 霍氏要谋反的时候 , 杨恽听说了这个消息 , 通过侍中金安禀告给皇帝 , 皇帝召见了他 。 霍氏服罪被诛后 , 杨恽等五人因为举报有功赐封爵位 , 杨恽受封为平通侯 , 迁升为中郎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