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明末到底有没有救?这几个“社会现象”就能回答

【爱历史】明末到底有没有救?这几个“社会现象”就能回答
文章图片
一:富人家的豪宅
清朝人钱泳有名言:前明富家甚多 。 那明朝的“富家” , 究竟富到什么地步?
以钱泳的记载 , 比如明末无锡的华家 , 每年单地租收入 , 就有四十八万两白银 。 苏州的钱家 , 每年的地租更高达九十八万两白银 。 这类人名下的土地 , 保守都在三十万亩以上 。 而如果算总资产的话 , 各个家产都在百万两白银以上 。 对比一下明末时穷的叮当响的财政收入 , 可以说这是真正的富可敌国 。
这么有钱的人家 , 住宅自然也气派 。 家中的住在动辄就在百亩以上 , 以《南陆志》的形容说 , 那真是“大楼居 , 高宏垣” 。 而且这么豪华的宅子 , 当然也不能一个人住 。 这类顶着“书香门第”头衔的官僚富豪 , 也往往“收壮建为奴……多者百人 , 名曰家将” 。 实力十分强大 。
在当时的明朝东南 , 特别是江南一带 , 这一类的“富家” , 可以说是十分常见 。 明朝最繁荣地区的社会财富 , 基本都在他们手里 。
【爱历史】明末到底有没有救?这几个“社会现象”就能回答
文章图片
二:跟不上的明朝时装
同样是在经济高度繁荣的明朝东南地区 , 另一个叫后人“跟不上”的风气 , 就是明朝人的穿着 。
明末的时装 , 从来以争奇斗艳著称 。 比如万历年间时 , 还流行过“女装”风 。 当时有个老学究李乐入城 , 发现满城的秀才们 , 几乎都是浓妆艳抹 , 穿着类似女装的衣着到处招摇 。 气的李乐老先生回家赋诗一首:遍身女衣者 , 尽是读书人 。
不过 , 若要认为明朝人 , 都只是穿这种搞怪衣服 , 那显然是小瞧了 。
【爱历史】明末到底有没有救?这几个“社会现象”就能回答】明朝人的穿着 , 最大的特点不是浓妆艳抹 , 却是变化快 。 所谓“女装”风 , 基本都是短期里的流行时尚 , 没多久就变了风潮 。 以《客座赘语》记载 , 明代衣服的式样 , 经常是两三年就大变 。 别说是袖子衣领 , 就连穿的鞋子 , 这两年可能流行高跟的 , 过几年可能流行低矮的 。 苏州人的穿着 , 当时更是引领天下的潮流 , 号称叫“苏意” 。 发展到后来 , “苏意”甚至变成了一个流行词 , 专指时髦 。
而且在这风气带动下 , 明朝的衣着奢侈风也是大起 。 以顾炎武的回忆说 , 明末江南地区 , 再穷的秀才 , 也要穿上好绸缎的衣服 。 谁要是穿布衣招摇 , 肯定会被人笑 。
【爱历史】明末到底有没有救?这几个“社会现象”就能回答
文章图片
三:藏冰厂不是藏兵厂
明末的东南地区 , 不止是士大夫越发奢侈 , 城市消费也十分火热 , 就以喝酒来说 , 以《客座赘语》记载 , 当时的东南有钱人家 , 经常自己开工酿酒 , 南京一个城市各种自酿的酒 , 品种就有三十多种之多 。 市面上的酒水 , 更有几百个牌子 。 南方一个城市每年酿酒 , 就要消耗掉米麦百万石 。
而比起这饮酒风来 , 很多富裕城市 , 日常高消费也火热 。 比如苏州 , 由于苏州社会经济发达 , 原先夏日属于奢侈品的冰块冷饮 , 都成了每年夏天的平民食品 。 在炎热的夏天 , 苏州城的冰块消耗量往往激增 , 以至于不得不千里迢迢运冰 。 发展到明末清初时 , 整个苏州城里 , 涌来储存冰块的冷库 , 竟高达十六处之多 。 这样的冷库 , 当时叫做“藏冰厂” 。
结果 , 待到明朝山河变色 , 清军打下苏州后 , 一听“藏冰厂”三个字 , 清军立刻就变了脸 , 以为是“藏兵厂” , 立刻全城展开大搜捕 , 一度见着仓库就烧 , 直到看到满仓库的冰块 , 才知道摆了大乌龙 。
【爱历史】明末到底有没有救?这几个“社会现象”就能回答
文章图片
四:教育孩子像耍猴
明朝文化的一大特点 , 就是“神童”特别多 。 比如明代许多名臣 , 都是七八岁就展现惊人才学 , 二十多岁就科场登第 。 于是日久天长 , 对“神童”的崇拜 , 几乎遍布明朝各地 , 以至于培养神童 , 都成了一种稳赚不赔的生意 。 在当时明朝南方 , 就有这样一种奇葩培训:这些名师们挑选看上去聪明的孩子 , 却几年如一日只教书画与背诗 , 把孩子培养的有点模样了 , 就带着孩子出去表演 , 特别是去官府卖弄 , 只要小朋友凭着扎实的诗词书画 , 博得官府的满堂喝彩 , 一个神童就这么诞生了 。
如此一来 , 后果就是名利双收 。 有了神童名号的小孩 , 自然身价暴涨 , 至少几年里 , 一定是远近闻名的童星 。 培养出神童的老师呢 , 也是迅速蹿红 。 可这样做 , 真的就是靠谱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