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中信建投(601066)盘中市值超中信证券,“新券业一哥”诞生?( 二 )


中信建投的前世今生
中信建投前身华夏证券 , 于1992年成立 , 是与南方证券、国泰证券齐名的三大资格最老券商之一 。
当年 , 资本市场还处于混沌无序状态中 , 刚刚成立的华夏证券意气风发 , 敢拼敢闯 , 从1992年到1995年一路扶摇直上 , 一跃成为券商领域的行业龙头 , 创造了券商行业的诸多第一 。 比如第一家实现全国交易联网 , 第一家实现全国统一清算 , 第一家实现保证金集中管理 。 而且无论从交易额、营业收入、营业利润等指标都在行业内名列前茅 。
值得注意的是 , 在风控体系尚未建立健全的草莽年代 , 华夏证券激进高调的手法野蛮生长迅速成为行业龙头 , 同时也为后面的破产埋下了祸根 。 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 , 华夏证券挪用客户保证金 , 导致资产负债错配 , 引发流动性危机 。 曾经叱咤风云的资本舵手在股市持续低迷的情况下 , 陷入亏损泥潭 , 经过几次挣扎 , 最终还是无力为继 , 2005年被宣告破产 。
彼时后来居上的中信证券与建银投资联手出资46亿元受让华夏证券的全部证券业务及相关资产 , 联合吞下了困境中的华夏证券 , 并改名为中信建投证券 。 后来中信证券为了达标“一参一控”, 不得不在2010年11月将中信建投45%的股权部分将转让给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 。
十年的时间 , 让中信建投从1995年的券商翘楚到2005年的破产重组 。 又花了十年 , 在新一轮的更迭中 , 重获新生的中信建投完成华丽转身 , 大放异彩 , 再次回到行业龙头位置 。 2016年中信建投在香港上市 , 接着2018年又在上交所上市 。 而后2020年 , 中信建投再次向券商一哥的地位发起冲击 , 盘中市值短暂超越曾收购自己的中信证券 , 正所谓十年河东 , 十年河西 , 命运的循环看起来就是那么的玄幻 。
开启逆袭之路
在A股上市仅两年的时间 , 中信建投市值就从最初600亿左右成长到如今接近3700亿 , 翻了6倍 , 离市值刚过3700亿的券业一哥中信证券只差一步之遥 , 而反观中信证券的市值在3000亿左右徘徊已久 。
从财务数据来看 , 中信建投的转折点在2015年左右 , 前五年 , 其营业收入中枢大概在50-60亿左右 , 净利润则在20-30亿左右;而之后的五年 , 业绩中枢则翻倍 , 营收在100亿以上 , 净利润达50亿以上 。
业内人士认为 , 中信建投能在同质化严重的券商中成功逆袭 , 主要得益于其采用了通道业务、赚取佣金和手续费为主的轻资产模式 , 轻资产业务能贡献较高的ROA , 从而带动ROE水平的提升 , 中信建投ROE连续五年在前20大证券公司中排名第一 。 有研报数据显示 , 2013-2019年中信建投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在收入占比平均为53.7% , 高于中信证券的48.9%和华泰证券的50.5% 。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 投行业务是中信建投的核心和优势业务 , 不论是股权承销、债券承销、并购重组 , 还是新三板以及科创板业务均处于行业前三 , 科创板项目数量居行业榜首 。 2016 年以来投行业务收入贡献超过 30% , 投行业务行业领先 , 项目储备丰富 。2019 年投行业务收入 36.85 亿元 , 业绩贡献达26.91% , 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14.44% 。
其中IPO全年保荐承销科创板企业10家 , 位居行业第一;债券承销规模9415.98亿元 , 行业排名第二;股权融资主承销金额381.94 亿元 , 行业排名第五 。 此外截至2019年末 , 公司在审IPO项目44个 , 行业排名第一 , 充足的项目储备叠加注册制改革、再融资松绑等政策红利 , 投行业务将继续成为中信建投的主要优势 。
值得注意的是 , 中信建投今年面临两次大的解禁 , 其中在7月份有3亿股解禁 , 解禁股占流通股本比例为34.71% , 9月份有1.51亿股解禁 , 解禁股占流通股本比例为17.43% 。 合计解禁股占总股本的比例超过5% , 或面临股价的回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