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不敢当首富?80后小伙每天挣1.9亿,背后是“新穷人”的难言之隐( 二 )


别说 , 还真能 , 而且挣得不少 。 不然商家为什么愿意去呢?
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 不少商铺都是多平台运营 , 要承担的成本主要有三部分:生产、运输和销售 。
● 1、生产成本 , 同样商家、同样产品的话成本都是一样的;
● 2、运输成本其实差很多 , 因为拼多多的产品设计 , 所以大家都是看到一个东西想买了就下个单 , 不好打包下单 , 所以同样400块钱的东西 , 拼多多可能会发5个快递 , 其他平台可能只发两个快递 , 从快递成本上看 , 拼多多可能更多;
● 3、那它为什么便宜呢?最大的变数就是销售成本 。 一般在商品标上架之前 , 商家最起码得预留出30%的加价空间 , 无论是做广告、买流量还是打折扣 , 都得在这里面扣 。
到了这一步 , 不同平台之间的差别就大了 。
在一些传统的电商平台上 , 店铺装修要花钱、买排名和流量也要花钱 , 有时候还得开通各种各样的付费营销工具 , 不然的话销量根本上不来 , 所以留下来的折扣空间就变小了 。
有些商铺为了争取更多流量 , 就剑走偏锋 , 比如刷单 , 之前还挺爽的 , 但前段时间好多刷单商家被通知要补缴税款 , 最多的甚至要补交几百万 , 直接让老板死心 。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 否则别说赚钱了、连亏本赚吆喝的资格都没有 。
而拼多多的流量分发机制则不太一样——
它是以单个商品为核心 , 不设购物车、不搞店铺运营 , 你就算愿意烧钱 , 能开放给商家的广告坑位也没多少 , 还不如不专心打磨产品 。
一旦有幸蹭到爆品的风口 , 平台算法会帮店铺引流 , 再加上病毒式传播提供的曝光度和潜在出货量 , 拼多多的获客成本可以维持在一个相当低的水平上 。
同样是30%的成本预算 , 拼多多商家花在推广和流量上的钱要少上很多 , 这个额度就可以用来降价 。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 就算是加上无条件包邮的邮费 , 拼多多上的商家还是能常年维持85折的优惠力度 , 要不是怕扰乱经销商体系、这个折扣还能在保证盈利的前提下更低 。
最不济的 , 还能把拼多多当成一个清库存的渠道 。 省去了大头的“装修”花销和营销成本 , 过季、过气的爆款打个折挂上去就行 , 靠着平台的推荐和引流机制 , 怎么着都能多卖不少货 。
04
就靠这一招鲜 , 拼多多打算吃遍天 。
虽说市值越来越高 , 但早年在产品问题上栽的跟头实在太多 , 以至于现在人们提起拼多多还是忘不了那些神奇的“下沉市场”买家秀:
比如假一赔十的超熊/趈能和蓝月壳牌洗衣液 , 便宜且量足的立日和翢牌洗衣粉 , 还有几百块钱一部的VJVJ手机 , 但凡市面上有点知名度的牌子都在这里开了“分店” , 简直是个山寨品大杂烩 。
以至于不少人在朋友圈中跟邀自己“砍一刀”的朋友割袍断义、划清界限 。
可在互联网时代光鲜亮丽的表象背后 , 是300多个地级市、2000多个县城、40000多个乡镇、660000个村庄 。
中国从来都不是知乎体现的那个“人均985 , 年薪百万 , 刚下飞机”的样子;更不是小红书体现的那个“一年之内炫耀自己买了法拉利的人比法拉利年产量还多”的样子 。
所以前几年 , 大家对拼多多的看法基本两级 , 一类人觉得很low , 假货太多 , 完全没保障 , 另一类人——在五环之外、在6亿多月收入1000出头的人眼里 , 他们的消费并没有被降级 , 反而是因为有了拼多多而变得更便捷了——便宜又包邮的水果和电器 , 不也挺好吗?
这就是中国的两个圈层 , 谁也说服不了谁 , 但都是对的 。
不过对于拼多多来说 , 还是希望破圈 , 所以不断拉品牌进入 , 不断发声说自己早就进入了五环 。
05
这有可能吗?
对于拼多多瞧不上眼的人肯定觉得这就是宣传稿 。
有些人从业绩举证说肯定没问题 , 反对的人说业绩造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