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娘|苗族绣娘的作品成了星巴克的礼品( 二 )


绣娘|苗族绣娘的作品成了星巴克的礼品
本文插图
采访人员随后来到位于村委会办公楼的工坊 , 里面有几位绣娘正在绣着苗绣 。 只见大家埋头认真地做着手里的活 , 时不时地还相互间交流一下 。 “我挣了钱就会给我孙子买糖吃 。 ”一位苗族大妈笑着对采访人员说 , 眼里充满着满足和自豪 。
李英告诉采访人员 , 大妈今年已经60多岁了 , 在村里 , 像大妈这样年纪的基本上需要依靠家里的年轻人来赡养 。 “大妈会苗绣技艺 , 自加入工坊后 , 她每个月可以挣1000多元 , 老人家当然很高兴啦!”李英对采访人员说 。
采访结束 , 采访人员与绣娘们挥手告别 , 那位大妈笑着说:“欢迎你们再来啊!”
不服输终究有回报
杨兴和的家在台江县革一镇新江村 , 她是一位90后苗族姑娘 , 也是一位远近闻名的绣娘 , 而她的苗绣技艺同样传承于她的母亲 , 在台江这是一个普遍现象 。
在杨兴和1岁的时候 , 家人发现她不会讲话 , 便带她去医院检查 , 才知道是患有先天性失聪 。 由于当时家里经济困难 , 所以没有进一步治疗 , 她也不能像正常的孩子一样接受教育 , 这也成为她父母心中永远的痛 。 “当时我们应该坚持为她治疗 , 送她去聋哑学校的 。 ”杨兴和父亲说 , 但贫穷使这样的愿望永远无法实现了 。
尽管杨兴和无法说话也听不见别人说话 , 但是她的观察和模仿能力却很强 。 她的苗绣技艺主要是通过看妈妈做 , 然后不断模仿学会的;看到别人编线 , 几次跟学后 , 她也慢慢会了 。
对别人来说 , 过目不忘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 , 而对杨兴和来说 , 却是一件得心应手的事 。 路边盛开的花朵、茂盛的绿草、飞舞的蝴蝶、飞翔的小鸟和潺潺的流水 , 回到家里她都会用笔画出来 , 且惟妙惟肖 。 “她从来没学过画画 , 也不知道她是什么时候学会画苗绣图案的 。 ”杨兴和父亲对采访人员说 。
一支笔、一张纸、一把剪刀、一根针、一根根线就是杨兴和的全世界 。 苗绣的图案设计、剪纸、刺绣、编线、合衣这一整套流程她都会 , 而且做得非常精致 , 让附近邻居赞不绝口 , 这也为杨兴和带来了收入 。
杨兴和最拿手的苗绣技艺是“打籽绣” , 这也是革一镇苗绣的主要手法 , 就是把缠丝订在纸花边缘 , 针从绣面刺上来后 , 用针在线上来回绕两圈 , 然后再刺下去 , 形成一个打结的样子 。 一个个小籽由外向内将图案轮廓内布满 , 就形成了花饰 。 这种绣法非常耗时 , 也很费神 , 在当地能把这个绣法做到精致的人非常少 , 而杨兴和就是其中之一 。
王建明是台江翁你河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 也是“妈妈制造”苗手工坊项目的具体实施者 。 在他看来 , 像杨兴和这样技艺精湛的绣娘对苗绣的推陈出新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 所以 , 他要动员杨兴和也加入到“妈妈制造”苗手工坊里来 , 这也是他到杨兴和家的主要目的 。
刘康是余杭区援派挂职干部、台江县扶贫办副主任 , 他对采访人员说 , 如何让“妈妈制造”苗手工坊多一些像杨兴和这样的绣娘 , 对台江苗绣出精品有很大的帮助 。 “好的作品对台江苗绣走向世界意义重大 。 ”刘康对采访人员说 。
绣娘|苗族绣娘的作品成了星巴克的礼品
本文插图
让苗绣走上世界的舞台
余杭区援派挂职干部、台江县委常委、副县长姚爱华告诉采访人员 , 前段时间 , “妈妈制造”绣娘们的作品被作为礼物 , 进入了星巴克的一些门店 , “虽然不是很多 , 但这是台江‘妈妈制造’苗绣走向更大舞台的一个起点 。 ”姚爱华说 。
而在去年 , 台江“妈妈制造”的苗绣作品——《锦绣台江》获得了“2019法国国家艺术沙龙展”的卓越工艺奖 。 始于1861年的法国国家艺术沙龙展是法国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展之一 , 被称为“世界美术界的奥斯卡” 。 因其历史久、档次高、规模大 , 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