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娘|苗族绣娘的作品成了星巴克的礼品
本文插图
从工坊回到家 , 李英匆匆吃完午饭 , 一头扎进自己简陋的工作室 , 绣起了从工坊带回来的订单 。 中午的村寨非常安静 , 李英一边忙着手里的活计 , 一边唱起苗族歌曲 。 刹那间 , 悠扬的歌声在寂静的村子里蔓延开来 , 让人情不自禁地陷入动听的曲调中 。
同一天下午 , 刘康和王建明来到杨兴和家 , 杨兴和高兴地拿出自己的苗绣作品 , 一件一件地向大家展示着 。 兴和的妈妈还拿出女儿用布做的花和手工编的篮子 , 看到这些 , 杨兴和不好意思地笑了 。
下午四点半 , 李英锁好工坊的大门 , 骑着电动车往家赶 , 准备为放学的孩子做晚饭 。 虽然下了班 , 她还是不忘把原材料带回家 , “这段时间订单多 , 我晚上还可以再绣几件东西 , 这个月就可以多挣点钱了 。 ”李英笑着说 。
夕阳映红了天际 , 杨兴和也绣好了自己的作品 , 她羞涩地把绣品展示给大家看 。 王建明竖起了大拇指 , 他对采访人员说 , 小杨的苗绣技艺在绣娘里面算高的 。 随后 , 他对兴和的妈妈说 , 希望兴和也加入到工坊里 , 利用自己的技术 , 在家门口就可以挣钱 。
李英和杨兴和都是贵州台江县人 , 她们还有一个身份就是苗族绣娘 。 台江县素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美誉 , 而台江县有九大苗族支系 , 共有百余种苗绣花色样式 , 其中比较常见的有平绣、锁绣、马尾绣、织锦、打籽绣、皱绣、扭角绣、破线绣、辫绣等传统针法和技艺 , 因而台江县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评为“中国苗绣之乡” 。
【绣娘|苗族绣娘的作品成了星巴克的礼品】李英和杨兴和就是台江众多苗族绣娘中极其普通的两位 , 而她们与余杭之间的故事 , 则展示了这个时代苗族绣娘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生动案例 。
本文插图
“妈妈制造”让妈妈幸福
李英是台江县红阳乡阳坊村人 , 她口中的工坊叫“‘妈妈制造’苗手工坊” , 这是余杭东西部对口帮扶台江工作组引入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妈妈制造”公益项目 。
本文插图
也正是这个项目让李英与余杭有了联系 。
和众多苗族妇女一样 , 李英从小就跟着妈妈学苗绣 。 随着年龄的增长 , 李英的苗绣技艺越来越熟练 , 她也成了村里有名的绣娘 , 不少村民都会来找她做苗绣衣服 , 甚至还有外村的人慕名而来 。
但是 , 这样零敲碎打的苗绣活对于李英来说收入并没有明显的增加 , “就是挣了点零花钱 , 还不能保证每天都有活 。 ”李英无奈地说道 。
余杭东西部对口帮扶台江工作组通过走访发现 , 台江的绣娘们普遍存在没有订单、没有适应市场的设计和没有销路的现状 , 仅仅依靠绣娘零零散散地做些旅游纪念品 ,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多数绣娘的脱贫问题 。
于是 , 余杭东西部对口帮扶台江工作组依托艺尚小镇的资源 , 引入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妈妈制造”公益项目 , 并投入300万元帮扶资金用于设计支持、品牌推广、市场导入、平台搭建和技能培训 。
该项目从2019年5月正式实施以来 , 采用“一社多坊众创”扶贫模式 , 成立了县级“妈妈制造”苗手工合作社 , 并设立9个乡镇(街道)和2处移民安置点“妈妈制造”苗手工坊 。
实际上 , 该项目实施以来 , 加入到“妈妈制造”苗手工坊的绣娘们平均月收入都在2000元左右 , 不少技艺好的绣娘超过了4000元 , 而李英就是其中之一 。 “我也没想到 , 现在绣个东西还能让我挣这么多钱 。 ”李英笑着说 。
由于李英出色的苗绣技术 , 加上她是村里的妇女主任 , 平日里工作积极负责 , 她还被聘请为阳坊村“妈妈制造”苗手工坊负责人 。
- “居肆问道”-苏州大学2020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毕业生作品发布
- 让“日常行为”成为后浪们的“创意主张”-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优秀毕业作品云发布
- 聚创学历|从《魔童降世》到《隐秘的角落》,这些作品的爆火其实有迹可循
- 鞠婧祎也回应自己是四千年美女这一称呼,但这并不重要,可作品才是能让自己永远红下去的基础
- 树枝|80后小伙用“废柴”造出“动物世界”线上直播分享作品的制作过程,希望更多人了解树枝工艺
- 作品|这对夫妻“经纪人”,专挑书画家下手骗钱
- 大众网|80后小伙用“废柴”造出“动物世界”线上直播分享作品的制作过程,希望更多人了解树枝工艺
- 炎炎妈妈|三项国家实用型专利,科技小达人:12岁的年纪就拥有四项发明作品
- 新华网客户端|“东方才女”“书坛才女”冯青青——作品赏析
- 炎炎妈妈|科技小达人:12岁的年纪就拥有四项发明作品,三项国家实用型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