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董希淼:“非接触银行”是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器”( 二 )


【中新经纬|董希淼:“非接触银行”是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器”】“非接触银行”与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有何关系?
“非接触银行”在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中到底扮演着什么角色?或者说 , 此次疫情给银行数字化转型带来哪些变化?有些人认为 , “非接触银行”是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推土机 , “非接触银行”在疫情中出来了 , 把银行原来的一切都推翻掉了 。 我认为 , 对“推土机”这样一个提法 , 或者说这样的角色 , 理解是不到位的 。 “非接触银行”这个概念是在疫情中第一次提出来 , 但银行数字化转型不是今天才开始 , 不是几个月之前才开始 。 近十几年来银行一直在推行数字化转型 , 之所以我们在疫情期间银行数字化转型或者说“非接触银行”服务能够比较顺畅开展 , 得益于我们长期以来在数字化转型 , 得益于在金融科技应用方面积累起来的系统、能力、人才 。 没有长期以来的努力 , 就没有今天“非接触银行”的发展 。 所以 , 它不是推土机 , 它不是把原有一切都推翻了 , 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推动 , 不断深化 。
因此 , 我更愿意认为 , 一方面“非接触银行”是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器” 。 疫情期间 , 银行业务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 网点没人来 , 企业客户上门也出不去 , 该怎么办?数字化转型应该怎么做?原有对数字化转型认识不够、认识不深的银行 , 在此次疫情期间充分体会到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原来步伐比较慢的银行 , 现在加快了数字化转型 。
另一方面 , “非接触银行”是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挖掘机” 。 挖掘机是要推动数字化转型更深层次地进行 。 原来可能更多集中在零售业务的数字化转型 , 现在批发业务数字化转型也在更全面地推进 。 原来数字化转型可能只有一些相对成熟的技术应用 , 现在我们可能会挖掘更新的一些技术 , 推动这些新技术更好地应用 , 比如物联网、区块链 , VR/AR等 , 很多新的技术会得到更深度的应用 。 还有 , 数字化转型从业务层面将会推动到组织架构、组织文化的变革上来 。 因为数字化转型进展到今天 , 它的决定性因素可能并不在于技术 , 甚至也不在于人才 , 更多的在于组织架构与组织文化 。 我们要构建更加敏捷的研发体系 , 更加敏捷的组织文化 。 “非接触银行”是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挖掘机 , 让银行数字化转型会更加深度地进行 , 也只有这样银行数字化转型才能走得更远 。
“非接触银行”开展还有一些制约因素 。 第一 , 技术上有一些银行数字化能力不够 , 特别是远程协同办公能力比较缺失;第二 , 业务上主要集中在零售 , 批发业务相对比较少;第三 , 制度上 , 现在很多业务包括信贷审批在微信、在远程进行 , 都是一些应急的措施 , 并没有制度上的支撑;第四 , 在风险上 , 随着“非接触”服务范围扩大 , 银行的操作风险、网络风险和安全风险在加速异化;第五 , 在文化上 , 以线下网点、实体拜访为主的营销服务习惯短时间难以改变 , “非接触”服务在渠道整合、部门协同等方面都面临挑战 。
当然 , 对银行来说要高度重视发展“非接触银行”服务 , 这不是短期的应急机制 。 即使疫情结束了 , “排斥聚集”的心理作用还会长时间存在 。 所以银行一定要高度重视“非接触银行”服务模式的培养 , 要把它作为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器、挖掘机 。 也就是说 , 要借“非接触银行”的契机 , 更快、更深地推进银行数字化转型 。
对金融监管部门的三点建议
第一 , 尽快开展远程开户的试点工作 。 要完善互联网客户多样化的身份认证体系 , 重点是解决I类银行结算帐户远程开户的问题 。 疫情期间央行放宽了对II类帐户要素验证的一些要求 , 这些要求如果没有本质的问题是不是能固化下来 。 对信用卡“三亲见”要求 , 可以探索通过视频远程验证的方式替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