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城市焕新研讨会召开 徐汇“国际邻里中心”揭牌

:原题为_上观|城市焕新研讨会召开 徐汇“国际邻里中心”揭牌。
在昨天举行的首届城市焕新研讨会上 , 徐汇“国际邻里中心”揭牌 , 标志着徐汇“邻里汇”治理服务特色品牌形成了从区到街镇、居委完整的三级建设体系 。
这座面积约4.5万平方米的国际邻里中心将落户鑫耀中城 , 其所在的漕河泾开发区乔高地块 , 也是徐汇城市更新打造“未来城市理想单元”新的案例 。
无论是在人文底蕴深厚的衡复风貌区、开发中的徐汇滨江 , 还是静待启航的鑫耀中城 , 徐汇区正通过空间载体的更新与街区功能的升级 , 让老百姓享有品质生活、切实感受温度、拥有归属认同 , 以城市更新探索 , 实践“人民城市人民建 , 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内涵 。
唤醒“沉睡”地块 , 探索社区转型
国际邻里中心落户的徐汇乔高地块 , 位于漕河泾开发区东部 , 一度被老厂房、业态杂乱的商户覆盖 。
已过“而立之年”的漕河泾开发区中 , 上海仪电集团是扎根漕河泾开发区历史最悠久的企业之一 。 此次 , 仪电旗下的华鑫置业也参与了鑫耀中城的城市更新项目 。 在上海仪电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蔡小庆看来 , 近年来漕河泾开发区东片区经济发展较为明显 , 产业集聚态势良好 , 但相对产业功能的能级提升速度 , 漕东地区的环境建设始终相对滞后 。 产业空间占据总用地的空间较大 , 造成地块功能相对单一 , 缺乏活力 。
在乔高地块尚在“沉睡”时 , 漕河泾开发区内的华鑫天地、华鑫慧享城等总部商务园区拔地而起 , 为开发区提供了一批开放空间、共享设施和创新载体 。 作为漕河泾开发区东片区里体量最大、规划功能最全的城市更新项目 , 乔高地块肩负的城市更新与产城融合使命 , 更是徐汇区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一次重要探索 。
与漕河泾开发区为邻的漕河泾街道 , 眼下正在社区规划师、同济大学教授童明的带领下 , 展开一场城市空间“缝合术”——把因为城市发展造成的碎片化地带 , 变为人人可亲近、人人可享用的社区公共空间 。 与轨交桥下空间、街角口袋公园这些“碎片空间”相比 , 规划完整的乔高地块更像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曾提到过的一道思考题:如何为城市留白 , 如何利用“留白”的城市空间?
眼下 , 轨交15号线桂林公园站施工已近尾声 , 在紧邻地铁上盖的鑫耀中城 , 将诞生一座集文化、运动健身、就餐、托幼、艺术、政务服务为一体的国际邻里中心 , 为漕河泾开发区集聚产业和人才 , 展现出“未来城市理想单元”的景象 。
从2017年起 , 徐汇区就大力推进“邻里汇”体系建设 , 目前已实现了全区13个街镇“邻里汇”和305个居民区“邻里小汇”的全覆盖 , “国际邻里中心”的揭牌意味着又一场城市更新的探索 。
老建筑修旧如旧 , 生活如期翻新
日前揭晓的首届“上海市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示范项目”入选项目中 , 徐汇区有4幢历史建筑入围 。 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武康大楼 , 于去年国庆前夕完成了近10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保护性修缮 。
武康大楼的修缮离不开居民的参与和支持 。 负责方案设计的陈中伟告诉采访人员 , 修缮时不仅要请专家考证 , 还邀请了大楼居民“出马” , 只有所有人觉得“OK” , 方能启动相关工程 。
与此相呼应的 , 是修缮时最大限度地考量居民的诉求——晾衣杆、空调机、晒台长椅、花架 , 凡是居民生活需要的设施 , 全都在更新范围内 。 于是 , 二层露台的公共晒衣架代替了原先每户居民家中伸出窗台的“万国彩旗”;露台“暗搓搓”的水泥地被一块块红缸砖代替;木质百叶窗取代塑料雨棚;就连居民家的空调外机也都穿上了复古的“保护罩”……
历史建筑要“修旧如旧” , 居民生活却要保证“如期翻新” , 这是历史建筑分布密集、城区人文历史底蕴深厚的徐汇 , 在践行城市焕新道路上一以贯之的坚持 。 徐汇区区长方世忠表示 , 徐汇衡复风貌区遵循微设计、微更新、微治理和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管理修正的“三微三修”原则 , 正积极推动历史街区保护活化 , 打造全球城市的“衡复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