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智能剪辑功能调研报告:详解抖音的音乐卡点模式


本文通过对市面上智能剪辑功能进行体验 , 挖掘不同产品的功能模式 , 还原产品的逻辑和结构 , 并通过竞品对比分析 , 总结了智能剪辑功能的迭代方向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智能剪辑功能调研报告:详解抖音的音乐卡点模式
本文插图
01 调研背景1. 什么是智能剪辑?
传统的视频剪辑 , 需要人工进行大量后期处理工作 , 包括手动剪辑、拼接、选择音乐、增加转场、调色、字幕等 , 门槛较高 , 且耗时费力 。
而智能剪辑则使得整个剪辑过程更加智能化、标准化、简单化 , 可显著降低创作门槛 , 提升普通创作者的创作意愿和创作能力 。
市面上主流短视频产品已经普遍开发了智能剪辑功能 , 其中核心优化了以下三个关键环节:
(1)判断素材的类型 , 智能组合剪辑;
(2)智能匹配音乐 , 结合智能剪辑 , 可生成音乐卡点视频;
(3)智能增加动效 , 包括转场、特效、滤镜等丰富效果 。
2. 为什么要做智能剪辑?
先上结论:智能剪辑功能可以有效降低普通用户的生产门槛 , 帮助用户进行低成本地剪辑 。
首先 , 说一下为什么主流的短视频产品中有智能剪辑功能 , 而制作长视频的专业剪辑软件基本没有这个功能 。
一是因为用户的正向选择 , 使用专业剪辑软件的用户整体上有一定的制作能力 , 而日常使用短视频APP用户的制作能力普遍偏低 , 更适合使用轻量的智能剪辑功能 。
二是载体本身的原因 , 长视频更多是叙事结构 , 适合讲故事 , 前后逻辑关系紧密 , 需要结合人的思考和创意 , 而机器智能暂时无法通过声音、文字、图像等素材理解其逻辑 。
但是短视频则要自由得多 , 偏个人向主题的也较多 , 比如自拍、旅游、美食等等 , 不需要复杂的剪辑 。
其次 , 再看一下智能剪辑功能对短视频产品本身的收益 。
对短视频产品来说 , 绝大部分用户是消费者 , 只有少部分用户是生产者 , 消费者们会去消费生产者们创作的内容 , 消费者们虽然有一定的创作意愿 , 但创作能力较弱 , 消费者转变为生产者的成本也较高 。
即便是UGC生态的短视频产品 , 也会逐渐从UGC发展为PGC , 中间态就是所谓的UPGC 。
在这个过程中 , 大量普通用户生产的低质量、低价值内容会被筛选掉 , 而专业用户生产的高质量、高价值内容会获得更多曝光 , 到最后 , 我们在短视频产品中看到的就基本是专业用户生产的内容了 。
那为什么还要做针对普通消费者或者说尾部生产者的智能剪辑呢?
因为普通用户依旧存在生产需求 , 有一定的生产意愿 , 会拍摄旅游、美食或者记录重要的生活事件等等 , 而制作视频后常常会发布在朋友圈、微博、抖音、快手等社交网络中 , 或者直接分享给自己的家人朋友 。
也就是说生产视频需求的背后 , 本质是社交需求 。
这和消费视频完全是两个逻辑 , 帮助头部创作者进行生产 , 是为了普通消费者有内容可看 , 但激励并帮助普通用户生产内容 , 则是促进用户使用产品的一个重要手段 , 同时可以丰富UGC生态 , 最终涌现出专业生产者 。
总结一下:
(1)目标用户:尾部生产者 , 典型特征是低粉、无固定创作主题、作品偏个人向 。
(2)使用场景:拍摄旅游、美食或者记录重要的生活事件后 , 想要做一个短视频自己的社交网络 , 但是专业的视频剪辑软件太复杂 , 不太会用 , 也没有时间去琢磨 。
(3)满足需求:表面满足了小白化制作短视频的需求 , 本质是满足了社交需求、炫耀心理 。
02 调研目标
了解市面竞品智能剪辑功能的优劣 , 并结合实际的业务场景与技术能力 , 输出可落地的产品方案 。
03 调研详情1. 竞品速览
头部竞品:抖音、快手
腰部竞品:微视、VUE、美拍、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