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本地站|半夜抓鸡金家村“抓”住富民产业链( 二 )


“品质真的好 , 红池坝多数农家乐都在我这里买 。 ”王厚荣说 , “散养的鸡白天抓不到 , 只有晚上去抓!前天抓了10个鸡 , 四个人追了一上午 。 ”
王厚荣与江西一家家禽销售公司签订合同 , 第一次就签订了至少3000只鸡的购销合同 。
销路跑出来后 , 王厚荣又在尖山镇开了个屠宰场 。 “现在他自己养的鸡不够卖了 。 ”李伟说 , “他跑销路有一套!”
王厚荣在本村请了5名建卡贫困户当帮工 , 除开工资外还给每人送20只鸡苗试养 。
“技术学出来过关了 , 他们可以自己规模养殖 。 ”他说 , “很多农户怕担风险 , 到时候我提供技术和鸡苗 , 鸡长大了可以包销 。 ”
【人民网本地站|半夜抓鸡金家村“抓”住富民产业链】去年 , 一个姓徐的贫困户跟着王厚荣出去考察 , 回来后依托王厚荣对接的公司提供技术指导 , 现在已经发展成了存栏上千只鸡的大户 。
李书记劝人“有一套”
在很多村民眼里 , 李书记劝人“有一套” 。
王厚荣不是李伟“磨嘴皮子”劝回来的第一个 。 26岁的袁金龙 , 在李伟的日记中是个“有为青年” , 以前他在广东一个饭店当厨子 , 一个月下来扣除花销所剩无几 。
2017年春节 , 袁金龙被李伟力劝留在村里创业 。 他先是想去县里的夜市谋一席之地 , 后来因故被耽误就索性在家养起上百只鸡 。
“他太会劝人了 。 ”袁金龙告诉采访人员 , 刚开始选产业的时候 , 他有过想放弃的念头 , 但李伟把他当兄弟推心置腹 , “我都不好意思放弃 , 只有想办法上 。 ”
后来 , 袁金龙和自己的幺爸袁伍茂合伙另谋出路 , 从5桶蜜蜂开始创业 。 到现在 , 他们的养蜂规模已达到200多桶 。
目前 , 重庆市畜牧科学院资助8户失能户的80桶蜂蜜 , 也寄养在他们的基地 。 每年按照协议 , 他们前三年最低给每个失能户2000元收益 。
同样 , 另一个养蜂大户袁伍岳也是他劝上道的 。 在政策支持下 , 他的养蜂从20桶发展到近两百桶 , 现在他还是20多户蜂农的“技术总监” 。
袁金龙的养蜂有起色后 , 李伟又劝他谋划中药材产业 。
去年他种下的独活有482亩 , 亩产达到1000斤左右 , 收入可观 。 现在他的中药材基地已扩展到700亩左右 。
“我们现在又在做高山土豆深加工 。 ”袁金龙告诉采访人员 , 去年有个村民回乡考察后 , 现在成了他们合伙的股东 。
在李伟看来 , 农村在奔小康路上不能缺产业带动 , 而谋划中起核心作用的是新型农民 。
除土地流转为贫困户增收外 , 袁金龙的创业带动了周边至少40个村民就业 , 其中多数固定工是建卡贫困户 。 “工钱是每天100块钱 , 还包吃 。 ”袁金龙说 , 用工优先考虑贫困户 , 去年开出去的工资超过50万 。
“我们现在考虑的是怎么来带动村里人搞产业 。 ”袁金龙说 , 要不是李伟力劝他留在村里 , 再加上扶贫政策给他吃“定心丸” , 他肯定没有今天的成绩 。
“中药材、养鸡、中蜂都是村里正在见效的支撑性产业 。 ”李伟说 , 此外村里还发展起了山羊、青脆李、核桃等产业 。
重庆商报-上游新闻采访人员 郭发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