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本地站|半夜抓鸡金家村“抓”住富民产业链


开栏语
“民亦劳止 , 汔可小康 。 ”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之年 , 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为之奋斗的梦想终将成真 。 小康承载初心 , 小康属于人民 。 连日来 , 采访人员奔赴四面八方 , 走进火热的生活 , 记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 脱贫攻坚带来的山乡巨变 , 聆听广大人民群众自强奋斗、团结携手奔小康的时代交响 。
从即日起 , 本报开设“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栏目 , 推出采访人员发自一线的系列报道 , 生动呈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壮举 , 充分彰显我们党的初心使命、一诺千金的不懈追求 , 展现人民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动实践 , 汇聚起坚定信心克难关、同心同德奔小康的强大力量 。
作为党员 , 36岁的博士李伟吃住均在巫溪红池坝镇金家村 , 埋头在脱贫攻坚一线已经三年 , 颇受当地村民认可 。
去年9月 , 当地村民以为他工作期满将要离开村子 , 不少人联名写了一封感谢信“挽留” , 信纸上印满近百个鲜红手印 。
三年时间里 , 作为驻金家村的第一书记 , 他为一穷二白的大山沟谋来哪些脱贫路子?
人民网本地站|半夜抓鸡金家村“抓”住富民产业链
本文插图
李伟在驻村工作队示范田里劳动
第一书记力劝村民返乡创业
40岁的王厚荣是土生土长的金家村人 。
因为姐夫在贵州承包矿山搞煤炭生意 , 王厚荣跟着打拼了20多年 , 一直在矿上搞管理工作 。
“这几年月工资有两万元左右 。 ”王厚荣说 , 工资待遇一直不错 , 可常年都是一个人在外 , 留下妻儿和父母在金家村 。
在很多守在村里的人眼里 , 他算是见过“大世面” 。
2017年9月中旬 , 重庆市畜牧科学院派李伟到金家村任第一书记 。 到村里不到1个月 , 他就在走访中摸清了“家底” 。
当时 , 村里没有一个像样的产业 。 在为村里谋出路时 , 李伟想到了王厚荣 。
“前年第一次见面 , 当时我就想劝他回来搞产业 。 ”李伟说 , 由于摸不清王厚荣的想法 , 他没有贸然提出自己的考虑 。
“农村搞产业不能走老路 , 走新路就要新型农民 , 得找有产业头脑的人 。 ”
王厚荣去贵州工作后 , 李伟经常去探望他留在村里的父母 。 为顺利劝他回村里搞产业 , 李伟让其父母先探探口风 。
“他想回来搞 , 但就是敲不定 , 迟迟不见行动 。 ”李伟为让其早点下定决心 , 经常与其微信互动摆政策、讲前景 , 时常用村里的新变化去“诱惑”他 。
遇到好的产业 , 李伟也第一时间推荐给他参考 。
短短一年的时间里 , 李伟频繁探望王厚荣一家 , 结下真挚的感情 。 “李书记这个人实在 , 不吹大话不空聊 , 屋头的父母和兄弟都喜欢他 。 ”王厚荣说 。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 , 一穷二白的金家村也有了一些像样的产业 , 这让王厚荣回村的决心越来越大 。
李伟劝他在贵州工作时 , 兼顾着推进在村里的产业布局 。 “迈出第一步是很难的 。 ”李伟苦口婆心地劝 , 一边讲政策一边拿其父母来打亲情牌 。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 , 王厚荣去江西、湖南、湖北、云南等地考察 , 实地前往多个种养殖基地“取经” 。
2019年10月 , 他回村购买3000只鸡苗 , 还流转6亩地种了一些羊肚菌 。
矿工半年成了养鸡大户
王厚荣当时把这些活丢给妻子和父母 , 自己仍然在贵州矿山上班 。
时间一久 , 他不忍父母妻子受累 , 毅然决定迈出关键一步 。 今年1月 , 王厚荣辞职后带着行囊回到村里 。
到现在 , 王厚荣养的第一批鸡已上市 , 后续有1万只鸡将在8月份出栏 。 销路也越来越宽 。
“这个月卖了上千只 , 全是去村里农户家收的 。 ”王厚荣说 , 一年预计能出栏2.5万只鸡 。
在养鸡上 , 他走的是另一条路:依托金家村上千米的海拔 , 借高山林地散养 , 不喂饲料只喂粮食 。 养鸡场地是开放的 , 任何人都随时可以去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