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开车出事故,40%是犯了这种错误( 二 )
所谓失能 , 就是失去正常操控汽车的能力 。 醉酒、吸毒、过度疲劳、药物作用等 , 会让人在开车时处于失能状态 。
(注:一个车祸往往并非由单一原因导致 , 所以各因素百分比相加会超过100%)
人的错误人来改 IIHS研究认为 , 自动驾驶只能避免由“感知和觉察错误”和“失能”引发的车祸 , 也就是能减少三分之一的车祸 。
文章图片
据IIHS研究 , 自动驾驶只能减少34%的车祸
机器比人强的地方 , 在于“感官” , 摄像头和雷达比人的眼睛“看得远”、“看得准”;也在于“可靠” , 不会因为喝酒嗑药而误事 。
除此之外 , 自动驾驶对情况的判断和处理实际上是对人类行为的模仿 。 而人类开车不是单纯的行为 , 而是掺杂了各种心态和情绪 , 导致路面上充满各种不确定性 。 自动驾驶依赖的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如果模仿人 , 难免也会犯各种错误 。
自动驾驶的问题暂且放放 , 我们应该对照这些研究成果来反省一下自己 , 有则改之 。
先看失能 。 常人出现的驾驶失能情况 , 主要是酒驾 , 交警提示:上有老下有小 , 酒后不要开车跑!
再看误判 。 开车在路上相遇 , 一时无法领会彼此意图也是难免 。 解决起来并不难 , 搞不清楚对方意图时 , 宁可停车等待 , 如果条件允许 , 可用手势交流 。
“感知和觉察”方面 , 受生理条件的影响 , 我们比不上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 , 但开车不走神儿、不碰手机、不聊微信还是能做到的 。
文章图片
开车用手机是最常见的分心驾驶行为
“执行和操作”的错误大多发生在处理险情时 , 这确实需要一定的经验和驾驶技巧 , 但实际上 , 只要我们开车谨慎些 , 大部分险情是可以避免出现的 。
速度、转向、专心 “计划和决定”错误(也就是错误的驾驶决策)引发的车祸最多(40%) , 有必要单独讨论一下 。
这方面最容易犯的错误是“速度不当” 。
速度是绝大多数车祸之源 。 车速过快有两个坏处:一是会导致车子在转向、拐弯、路面湿滑等条件下失控 , 二是遇紧急情况时留给人的反应时间短 。
但这并不意味着速度慢就好 。 在车流中 , 如果某辆车速度明显慢于其它车 , 这辆车就成为车流中的“障碍物” , 迫使其它车辆减速绕行 。 这等于是把碰撞风险向自己吸引 , 据IIHS研究 , 车流中开慢车的车祸发生率与超速相当 。
我们在开车时 , 车速要和行驶的环境(道路等级、路况、天气状况、交通流量等)匹配 , 当快则快、当慢则慢;还要随大流 , 大家什么速度 , 你也什么速度 。
文章图片
车速随大流更安全
“计划和决定”错误的另一个主要表现 , 是“非法转向” 。
交通法规上有明确的让行原则 , 比如 , 转弯车辆要让直行车辆先行 , 并线时不得妨碍被并线车道中车辆的正常行驶 , 路口相对方向行驶的右转弯车要让左转弯车先行等等 。
大量车祸与“非法转向”直接相关 , 我们开车在拐弯、并线时要注意按法规让行;碰上野蛮人争路抢行 , 让一让也无妨 , 不为风度 , 但求自保 。
文章图片
在开车时 , 要格外小心“非法转向”的车辆
至于急加速、急刹、强超强会、滥用远光灯等“侵犯性驾驶” , 不用多说大家也清楚是自找麻烦 。
看过IIHS的研究成果 , 虽然自动驾驶远未成熟 , 但有些方面非常值得人类学习 , 比如专心驾驶 。 我们的眼睛耳朵在监测路况方面比不上摄像头和雷达 , 大脑和手脚的反应速度也不如机器 , 哪里还有什么资格在开车时分心去刷微信、玩自拍呢?分心驾驶导致的车祸数量近年来大幅上升 , 大家开车时还是老实点吧 。
- 美国|国际锐评丨“开车睡着”的蓬佩奥们想把美国人民带向何方?
- 澎湃新闻|台海军陆战队连发两起死伤事故,名嘴揭此前意外已致百人死亡
- 硬糖少女303|创3决赛夜,硬糖少女303舞台首秀发生直播事故,节目组慌乱应对
- 视界网|疲劳驾驶出事故 损失两万悔不当初
- 「律师」贵阳市观山湖区一民房垮塌致3死2伤,事故原因正调查
- 视界网|损失两万悔不当初,疲劳驾驶出事故
- 应急管理部|应急管理部:各地消防救援力量前置灾害事故易发区域
- 谐振变频串联谐振自动调谐手动调压技术原理
- 新民晚报|今天上午徐浦大桥发生多车事故 交通出现拥堵无人员伤亡
- 珠海男子开车上高速,竟掏出两本驾照让交警选!差点害了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