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红色基因 赓续绵延(特别策划·传红色基因 承优良家风)( 三 )


本报采访人员曹玲娟
早上阳光明媚 , 李伯才正忙着牵引丝瓜藤蔓 , 老伴张菊花端着自家包的粽子跑来 , 跟李伯才商量几句 , 乐呵呵送去给邻家尝个鲜 。
上海市奉贤区西渡街道李伯才家庭 , 是一个四代同堂的六口之家 , 李伯才和老伴张菊花还是远近闻名的热心人 。 平日里 , 李伯才经常对家人说:“我们家有两名党员 。 党员之家 , 就要家风清正 , 代代相传 。 ”
奉贤 , 由“敬奉贤人”得名 。 近年来 , 奉贤区通过广泛开展“好家风”培育工作 , 努力把红色基因内化为家风 。
走进李伯才家 , 最惹人关注的是墙上除了贴满一家老少的各种奖状 , 还有入党誓词 。 李伯才说 , “左邻右舍的党员们以我家为阵地 , 开展多种多样的党建活动 。 入党誓词不能忘啊 , 挂起来天天看得到 。 ”
15年来 , 每逢重要节日 , 李伯才都给左邻右舍60岁以上的老人送上礼物和祝福 。 他还结对帮扶黑龙江木兰县一个困难家庭的学生 。 “当时孩子还在上初中 , 后来考上了大学 。 看着她一年年出息了 , 我们全家好高兴啊!”张菊花说 。 在他的言传身教下 , 李伯才的儿子、儿媳也都热心公益 , 多次组织相关单位和身边的朋友为区福利院的孩子们捐款捐物 , 还在上初中的孙女也经常去养老院帮孤寡老人剪指甲、打扫卫生 。
今年 , 在防控疫情中 , 李伯才第一时间要求做志愿者 , 在道路卡口执勤 。 无论是上午6点的早班 , 还是深夜12点的夜班 , 李伯才带领全家上阵 , 坚守岗位 , 毫无怨言 。 他家还主动结对包干8户来自重点区域的隔离户 , 帮他们购买生活起居用品 。 居民小毛的家里没有厨房 , 李伯才每次烧饭都多做一份 , 顿顿不落送过去 。 2020年 , 李伯才家被评为“全国抗疫最美家庭” 。
“家是最小国 , 国是千万家 。 传承好家风 , 奉献社会 , 帮助他人 , 我们很快乐!”李伯才说 。
微博热评
@尖叫花生****
爷爷大学报志愿时 , 选择了当时国家最需要的矿业 。 奶奶和爷爷认识后 , 也主动申请调往偏远的矿区工作 。 他们的奉献精神 , 家国情怀 , 都是留给我最宝贵的财富 。
@**骑行
爷爷奶奶一辈子省吃俭用 , 现在即使条件好了 , 他们也坚决反对乱花钱 。 小时候不理解 , 老人会说 , 你多吃多占一口 , 就有人吃不着挨饿 , 于家于国都是这个理 。 尤其是今年 , 大家更应该“过紧日子” 。
@火烧烧饼*****
爸爸当过村干部 , 也是一个老党员 , 小时候他常常教育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 , 肯于吃苦 , 甘于付出 。 在他的言传身教下 , 我们兄弟五人都考上大学 , 入了党 。 爸爸一辈子没留下多少积蓄 , 但留给了我们优良家风 。
@文十*
小时候 , 爷爷总说:给人搭把手 , 累不倒人 。 骑车看到路中间有石子 , 爷爷总会捡到一边去 。 邻里有啥困难 , 他也总去搭把手 。 当时不觉得有啥 , 现在总能回忆起这些场景 。
@***余田月
每年春节 , 爷爷都会拿出家谱 , 给我们讲先辈的革命故事 , 讲家风 , 提醒我们无论到什么时候 , 都要饮水思源 , 初心不改 。
版式设计:蔡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