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在老师和学友们都故亡后,一人独撑苏门旗帜的张耒

【历史故事】在老师和学友们都故亡后,一人独撑苏门旗帜的张耒
文章图片
张耒:淹留君莫叹 , 荣辱竟虚空
要说文学史上被低估的人物 , 张耒绝对位列其中 , 按说他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 在老师和学友们都故亡后 , 一人独撑苏门旗帜 , 以闻道苏轼自负 , 仍作为文坛中流砥柱 , 传道授业 , 光大文风 。 故《宋史》称其:“耒独存 , 士人就学者众 。 ”
被低估或被忽视也很正常 , 先生东坡就不用说了 , 那秦观有“两情若是久长时 , 又岂在朝朝暮暮” , 而被人家呤户诵;黄庭坚凭“春风桃李一杯酒 , 江湖夜雨十年灯” , 亦赢得后世声名 。
即使那声名不太彰显的晁补之 , 那一句“不见楼头婵娟月 , 且寂寞、闭窗眠” , 引得多少人挥泪 , 何况他的《老子骑牛图》亦是中国古画类目中的传世精品 , 而这张耒呢 , 似乎啥都没有 , 只存在于考试时类似于“苏门四学士”是哪些人的填空题中 。
张耒在《宋史》有传 , 洋洋七百余言 , 评价甚高 , 他的诗词亦被多家选本所录 , 著作不可谓不丰 , 但就是没有一首能被人背诵传唱的诗词 , 也没有一篇能被选进教科书中的文章 , 这同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严重地不相符 , 所以 , 其声名不彰就是自然之事了 。
【历史故事】在老师和学友们都故亡后,一人独撑苏门旗帜的张耒
文章图片
张耒 , 字文潜 , 号柯山 , 原籍亳州谯县人 , 后迁居楚州淮阴 , 北宋文学家 , 人称宛丘先生;神宗年进士出身 , 历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等职;哲宗年以直龙阁学士知润州 , 元佑年数遭贬谪 , 晚居陈州 , 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 , 年61岁辞世 , 被追赠为集英殿修撰 。。
张耒的家庭不但父祖及族人中很多都是为官出身 , 而且其父亲还是进士 , 所以 , 在这样的家庭成长起来的他 , 家学很是了得 , 从小便在诗书的熏陶中成长 , 加之受业于“山阳学官” , 少年时其才学即超乎常人 。
他也可以说是神童一枚 , “十有三岁而好为文” , 十七岁作《函关赋》 , 虽说没有骆宾王七7岁就“鹅鹅鹅”那样的夸张 , 但聪颖过人是必须的 。
他后来在陈州游学 , 即今河南周口 , 得到当时在此管教育的苏辙赏识 , 而苏轼来看望兄弟时 , 张耒得以谒见苏轼 , 颇受青睐 , 称其文章“恣意洒脱 , 淡雅情真” , 自此便成为苏氏兄弟的门下客 , 并在东坡引荐下 , 应举姑苏 。
一个举人考试自然难不倒他 , 探囊取物般地拿下 , 接着一鼓作气赴京师考试 , 高中进士 , 王安石负责提举 , 授临淮主簿 , 即今安徽泗县 , 从此步入仕途 , 此时的他刚年满20岁 。
【历史故事】在老师和学友们都故亡后,一人独撑苏门旗帜的张耒
文章图片
后来的他一直在江淮和河南等地游走 , 担任县级地方小官 , 一晃就是十多年 , 他在诗中形容道:“我迂趋世拙 , 十载困微官” , 难得的是 , 张耒是一个清廉为官之人 , 靠着那点微薄的俸禄养家糊口 。
晨起千林腊雪新 , 数枝云梦泽南春 ,
一尘不染香到骨 , 姑射仙人风露身 。
张耒一身傲骨 , 正直刚毅 , 他在地方为政时 , 从不以私利行事 , 一直以梅之高洁自比 , 我们从这首诗中 , 也能看见他高尚之品格 , 要说明的是 , 张耒自写罢这首诗后 , 中华成语词库中多了一个现在常用的词 , 这就是一尘不染 。
当他后来被闲置 , 处于“飘然羁孤 , 挈其妻孥 , 就食四方 , 莫知所归”时 , 当地官员看他实在是可怜 , 想为他购买一份公田 , 种植些豆粟蔬菜贴补家用时 , 张耒却也敬谢不取 。
当然 , 他也曾有风光之时 , 当苏轼在密州为官时 , 修建了一座“超然台” , 张耒应约写了《超然台赋》寄去 , 苏轼看后赞叹不已 , 称“其文汪洋淡泊 , 有一唱三叹之声” 。
【历史故事】在老师和学友们都故亡后,一人独撑苏门旗帜的张耒
文章图片
同时 , 他和已是苏门弟子的秦观、晁补之也有诗文唱和 , 其“超逸绝尘”的文风 , 亦为他们所钦佩 , 此时的张耒也成为苏轼的弟子之一 , 这一时期是他最为惬意之时 。
倦客时时醉眼 , 津亭日日春寒;
目极伤春怀抱 , 黄昏犹在阑干 。
这首小诗中 , 我们能体味出张耒的生活状况 , 小日子过得很是舒畅;但在这舒畅中 , 也有着淡淡地哀伤 , 满目春光近黄昏 , 阵阵地寒意 , 也使得作者对未来前途有着深深的忧虑 。
元佑党争 , 你方唱罢我登场 , 在旧党得势之时 , 苏门一众自是欣欣然 , 这一帮文艺青年诗文酬唱 , 作画题跋 , 互相砥砺 , 共受苏轼薰沐 , 其文翰学术也大为精进 , 书载:“一文一诗出 , 人争传诵之 , 纸价为贵” , 这也算得是北宋文坛上难得之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