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红楼从开放一层到参观回路完整|北大红楼·建筑 | 五四运动( 二 )


2008年初,纪念馆因红楼进行整体维修,暂时闭馆,2009年重新开馆后的新文化运动纪念馆虽仍然只开放红楼的一层,但是依据研究成果对一层的原北京大学图书馆旧址进行部分复原,主要有:图书馆主任室、第二阅览室、登录室、第十四书库,以及新潮杂志社和学生大教室等六处陈列,并开辟蔡元培专题陈列、陈独秀专题陈列。
《新时代的先声——新文化运动陈列》是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旧址复原的辅助陈列,位于红楼外的平房内,面积180平方米。以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发展、影响为主线,通过实物和图片,全面展示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
2018年是红楼建成一百周年,这一年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还专门策划了一个百年红楼的展览。
新京报:2019年是“五四运动”百年,北大红楼也受到更多关注。当时红楼的参观情况如何?
刘静:2019年“五四运动”百年之际,北大红楼受到了更多关注,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从2019年3月开始,赴北大红楼探寻红色基因和五四精神的观众和游客数量直线上升,到北大红楼进行采访、拍摄、参观学习、开展主题党(团)活动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等络绎不绝。
为了满足广大观众的需求,确保对外开放安全顺利,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组织协调安排相关工作,开通专线接受社会各界进行参观预约,抽调精干力量做好讲解服务。从2019年3月21日至4月21日一个月,接待观众共近3.1万人。截至8月底接待观众27.5万余人次,中央和国家机关、北京市及高校、中小学团体共641个,最高时当日接待6000余人次,是往年同期接待水平5至6倍。
北大红楼在沉寂几十年之后又“火了”,有媒体称北大红楼成了“网红打卡地”,红楼铁门外排队等候的队伍顺着墙根拐个弯都排到《求是》杂志社门口了,就是下雨天也浇灭不了观众的参观热情,打着伞在门外苦苦等候。
红楼二层开放,再现让人“魂牵梦绕的北大”
新京报:到红楼参观的人数激增后,只有一层的开放面积有没有被吐糟?当时还暴露出哪些问题?
刘静:红楼参观火爆的背后,首当其冲的就是安全问题,既有红楼这座百年老楼的文物建筑安全,也有观众聚集不散,极易发生意外的安全问题。从建筑方面来说,虽然红楼经过多次维修,到2019年,距最后一次大修也已经10年,而楼内地板和楼梯都是木质结构,对外开放突然暴增的人流,对红楼建筑本体和红楼内展览展示的文物展品安全会造成一定的威胁。
红楼原本设计为学生宿舍,后改为教室,每个房间面积有限,楼道狭窄,每层同时进入200人就会拥挤不堪,也容易发生人员安全事故,尤其因红楼的红色基因和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来参观的人员以单位或学校组织的集体观众为主,即便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在只开放了一层的红楼内,也容易造成两波人员在楼内交会拥挤的情况。
另外,红楼的开放并未达到公众参观的预期,当时红楼内一层共开辟了六个房间旧址复原陈列和两个房间的主题展览,一层旧址复原以图书馆的部分设施为主,其他在二层到四层的旧址并未复原。观众在排队几小时进入红楼后,发现可参观的内容不多,一些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有突出事迹的人物并没有展示出来。因此常常有观众在参观完毕后提出:“就这么点内容?”“怎么只能看一层?”等疑问。再加上展示面积有限,对于北大红楼本身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更多的研究成果并没有展示。
新京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北大红楼的开放参观和展陈内容有了哪些改变?
刘静:百年红楼在2019年露出的短板,有历史沿革问题,也与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展开带来的激增的参观人流有关。国家文物局党组对此高度重视,积极推动北大红楼提升改造、扩大开放面积,不断提升展示水平。当时协调了北京市、东城区有关部门,着力改善红楼周边环境设施。2019年7月红楼二层腾退完,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完成了红楼二层旧址复原和陈列展览布展工作,9月就向公众开放,红楼一二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参观回路,扩大了红楼对外开放面积,提升了观众的参观体验。
将原来的办公室改造成展厅,不仅是装修改造的问题,让观众上楼,就必须要保证在人流量大的情况下,红楼建筑的安全承重不会出问题,考虑到红楼已经建成百年,为保证结构楼面安全性,对未来展览参观人员限流方案提供依据,我们首先聘请专业公司对红楼房屋安全性进行鉴定,并对楼体竖向受力构件进行检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对红楼二层进行拆除隔断,安装展厅设备,进行布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