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郎|中国影视庆祝建党百年丨《留法岁月》:同学少年瀚海艰辛,唯家与国不可辜负

这些挥斥方遒的同学少年,从此成为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仰者和践行者,在灿烂的年华投身大革命的洪流。他们之中出现了新中国的总理、共和国的元帅、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核物理科学家、文学家、美术家、音乐家……他们将所学奉献给国家,成为引领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法郎|中国影视庆祝建党百年丨《留法岁月》:同学少年瀚海艰辛,唯家与国不可辜负
文章插图
从1919年3月到1921年1月,共有20批计1800多名中国学生留法勤工俭学,他们中最小的出发时年仅12岁。这些少年、青年大多出身贫寒,许多人在他乡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为人生信仰,他们中活跃者如蔡和森、赵世炎等,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中坚力量。
他们注定将融入一种“群体的生活”,在时间的浪奔浪流中改变历史的航标
1918年6月25日,一叶小舟载着蔡和森离开岳麓山下,船过洞庭湖,遇风雨大作,23岁的他在船舱里即兴写下一首《少年行》:
大陆龙蛇起,乾坤一少年。乡国骚扰尽,风雨送征船。
法郎|中国影视庆祝建党百年丨《留法岁月》:同学少年瀚海艰辛,唯家与国不可辜负
文章插图
蔡和森从长沙往北京去,因为老师杨昌济告诉他,李石曾、蔡元培在全国发动赴法国勤工俭学运动,这是一项针对贫寒家庭知识青年的留学运动,在河北保定育德中学和蠡县布里村,以及北京南郊的长辛店,都已经办起留法预备学校,接受中等学校毕业后没有办法升学的少年和青年。蔡和森在北京见过李石曾后,写信告知同窗好友毛泽东,希望他发动湖南有志求学的学生到北京去。
这年8月19日,毛泽东带着24个学友风尘仆仆来到北京。其中有时年18的李富春,5年后,这个小伙子将在巴黎和蔡和森的妹妹蔡畅结为伴侣,他们因陋就简地在一个半地下的咖啡馆办婚礼,证婚人是19岁的四川少年邓小平。
法郎|中国影视庆祝建党百年丨《留法岁月》:同学少年瀚海艰辛,唯家与国不可辜负
文章插图
《留法岁月》从文献中钩沉细节时,尝试着勾勒出昔日同学少年的“社交网络”,看似是偶然的命运之力让他们各自奋斗、求索的轨迹发生交集,其实,是出于改造国家和国民的炙热信念,出于对同伴的友爱和扶助,他们注定将融入一种“群体的生活”,在时间的浪奔浪流中改变历史的航标。
开国空军少将唐铎在多年以后仍然记得他在14岁那年到河北保定,火车靠站,车门打开,站台上迎接他的是毛泽东和蔡和森。他在回忆录里提及:“和森同志穿着粗布衣裳,头发很长,像是好久没有理过发了。”毛泽东负责把学生一批批地送出湖南,蔡和森往来于北京和保定,照顾留法预备学校少年们的学习和生活。预备学校经费紧张,条件艰苦,入冬后取暖设备和被褥都不够,三个男生挤在两床被子里过冬是常态。来的都是寒门子弟,公费名额又极少,为了他们的学费和生活费,蔡和森不得不各处化缘。1919年除夕,蔡和森在风雪中孤身去往北京,他和毛泽东分头奔波于北京、上海和老家湖南,为筹集众人的留学费用四处辗转。
这是一群家境清寒又渴望深造的年轻人,他们从“人人做工,人人读书,各尽其能,各取所需”的工读生活中,萌生了改造一个更有公平、公义社会的朴素理想。然而,捏着一张船票奔向远方的游子们,何曾预见到自己踏上的是一条何其险峻的“家国路”。
法郎|中国影视庆祝建党百年丨《留法岁月》:同学少年瀚海艰辛,唯家与国不可辜负
文章插图
“地下电车经过塞纳河的时候,都是走河底,只有一段是走河的上空,我们经过这里的时候,有一种奇特的感觉,好像是孙悟空翻筋斗,一下由水晶宫翻到南天门。”这是何长工《勤工俭学生活回忆》里的一段文字。而初到新世界的新奇和浪漫很快被现实的苦厄击打。
“做苦工的,每日可得20法郎;做机械工的,每日可得十几以至二三十法郎。除伙食外,每日可剩十一二法郎,一年可余4000法郎,也是很有钱了。”蔡和森到巴黎三个月后写下这封家书,很快成为破灭的幻想。24岁的王若飞到了里昂,进入圣厦门钢铁厂做翻砂工,他在日记里写下:“统计每天做工8小时,读书5小时,睡眠7小时,其实认真研究学问的时间并不多。”16岁的邓小平在巴约中学只就读了五个月,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并从此再也没有进过任何一所法国学校。他进入施耐德工厂做轧钢工,每天的收入是6.6法郎。
法郎|中国影视庆祝建党百年丨《留法岁月》:同学少年瀚海艰辛,唯家与国不可辜负
文章插图
更糟的境况还在后头。法国陷入战后经济危机,1921年的失业人口激增到53万,勤工俭学的学生们逐渐陷入“没工做”“没书读”的窘困中。每天5法郎补助,难以维持起码的温饱,吃最便宜的豆饼、土豆,因为没钱买烧油炉的汽油,土豆都烧得半生不熟。1921年开春以后,不断有学生死于营养不良。雪上加霜的是因为经费中断,华法教育会宣布从这年3月起不再发放每天的补助费,上千名家境贫寒的青年,成了被抛弃在异国他乡的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