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开通,实现了这5大“世界首创”

7月1日 , 随着沪苏通铁路的开通 , 我国自主设计建造、世界上首座主跨为千米级的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同步开通运营 。
这座大桥南起苏州市张家港市、北至南通市通州区 , 是沪苏通铁路的控制性工程 , 位于江阴大桥下游45公里 , 苏通大桥上游40公里 , 未来还将是沪苏通铁路、通苏嘉甬铁路和锡通高速公路共用的过江通道 。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开通,实现了这5大“世界首创”
“咽喉”要道
大桥是长江下游最东端、离入海口最近的铁路过江通道 , 向北连接渤海湾和京津冀城市群 , 向南由沪苏通铁路接入上海 , 通过东南沿海通道联系珠三角城市群 。
而沿海通道 , 也是唯一一条贯通我国三大核心城市群的纵向通道 ,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正是其中的关键性工程和核心节点 。 因此 , 作为公铁两用过江通道 , 大桥犹如“咽喉”要道 。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开通,实现了这5大“世界首创”
沪苏通铁路开通运营后 , 向北与在建的盐城至南通铁路和已建成运营的连云港至盐城铁路、南京至启东铁路、新沂至长兴铁路连接 , 向南与上海至昆明高铁等连接 , 在鲁东、苏北与上海、苏南、浙东地区之间形成了一条便捷的铁路运输大通道 。 上海至南通的旅行时间由原来3.5小时压缩至1小时6分钟 , 缩短了上海与南通及苏北地区的时空距离 , 对发挥上海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 , 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 , 具有重要意义 。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开通,实现了这5大“世界首创”
五个“世界首创”
作为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大桥 ,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全长11072米 , 其中正桥长5827米 , 南北岸引桥长5245米 , 主跨1092米 , 是世界上首座4线铁路+6车道公路、主跨超千米的公铁两用斜拉桥 , 能满足5万吨级集装箱船和10万吨级散货船通航要求 , 沪苏通铁路、通苏嘉甬铁路和锡通高速公路通过该桥跨越长江、贯通南北 。
国铁集团副总工程师兼建设部主任、工程监督局局长王峰介绍 , 在大桥建设中 , 形成了65项专利、创造了14项新工法 , 实现五个“世界首创” 。 一是实现千米级公铁两用斜拉桥设计建造技术世界首创;二是实现2000兆帕级强度斜拉索制造技术世界首创;三是实现1800吨钢梁架设成套装备技术世界首创;四是实现1.5万吨巨型沉井精准定位施工技术世界首创;五是实现基于实船—实桥原位撞击试验的桥墩防撞技术世界首创 。 在世界上首次组织了原位船撞试验 , 可实现3公里范围防撞主动预警 , 有效保证桥梁和船舶安全 。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开通,实现了这5大“世界首创”
“高”“大”“新”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开通,实现了这5大“世界首创”
沪通大桥建设指挥部副总工兼工程部长闫志刚告诉第一财经采访人员 , 大桥是世界上首座4线铁路+6车道公路、主跨超千米的公铁两用斜拉桥 , 共耗用钢材约48万吨 , 混凝土约230万方 。
桥的上层是6车道公路 , 下层走4线铁路 , 其中两条靠近长江下游 , 也就是今天开通的沪苏通铁路 , 另外靠近长江上游的两条留给通苏嘉甬铁路 。
他介绍称 , 这座大桥最主要的特点可以概括为“高”“大”“新” 。 “高”即主塔高330米 , 为世界上最高公铁两用斜拉桥主塔;“大”即跨度大、体积大 , 主航道桥主跨1092米 , 是世界上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铁两用斜拉桥;沉井基础体积大 , 主塔墩沉井平面相当于12个篮球场大小 , 总高度110.5米 , 为世界上最大体积沉井基础 。 “新”则是运用了一大批新材料、新结构、新设备、新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