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桂春|走红的“图书馆留言大叔”:网红只是一阵风,我始终还是一个农民( 四 )


吴桂春最喜欢的还是冯梦龙的“三言二拍”系列 , “把这几本书读透了 , 就学会了做人” 。 对“三言二拍”里的掌故 , 吴桂春信手拈来 , 连顺序都记得一清二楚:“《警世通言》里 , 第三个故事是“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 讲年轻气盛的苏东坡被王安石教训了三次的故事 , 告诉我们做人要低调谦逊 。 ”
这种态度被他带到了生活中 。 去年 , 吴桂春看到了“流浪大师沈巍”的新闻 , 也是一个读过许多书的底层人成了网红 , 在经历了日复一日的被围观后 , 流浪大师签了公司 , 四处走穴 。 吴桂春不认同沈巍的选择 , “看了这么多书 , 还是个糊涂虫 , 他不应该主动往风口浪尖走 。 ”
对自己的走红 , 吴桂春的认知是 , “就是这两三天的事” 。 采访人员来采访 , 他坐下来耐心地回答问题 , 但是拒绝让采访人员扛着摄像机跟他去食堂 。 他不希望高调行事 , 成为其他工友关注的焦点 。 更不想让别人觉得 , 自己只是多看了两本书 , 就不一样了 。
这几天 , 除了去办新的图书证 , 吴桂春也没再去过图书馆 , “一去就能被认出来 , 人围过来 , 没办法好好看书” 。 他打算等风波过去了 , 戴上口罩、戴个帽子 , 把自己捂得严实些 , 偷偷地去 。
留言簿上的“吴桂春们”
6月27日一早 , 吴桂春六点就起了床 , 他戴着草帽 , 换上绿色工装服、蓝色长裤 , 拿着一把树枝剪 , 开始了新工作 。 吴桂春觉得挺满意 , 新工作包吃包住 , 宿舍有空调 , 每天工作八小时 , 一个月休一天 。 工作地点在室外 , 空气好 , 小区的绿化也好 , 不会长时间在太阳底下暴晒 。
走红以后 , 一所中学的校长向吴桂春抛来了橄榄枝 , 希望他去学校当图书管理员 。 吴桂春想去 , 到了图书馆就能更好地看书 , 而且一个小学生到高中的图书馆工作 , 也许能激励更多人读书 。 但是 , 转过头来想 , 新工作刚定下来 , 就跑到另一个地方 , 会不会影响不太好?自己的能力有限 , 能否胜任管理员的工作?吴桂春心里没底 , 打算暂时回绝校长 。
很多类似的机会摆在了吴桂春面前 。 新公司的领导说 , 想在小区设一个图书室 , 购置一批新书 , 再呼吁居民们捐些旧书 , 让吴桂春来管图书室 , 带动更多员工一起看书 。 东莞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也联系他 , 说想给他办一张特殊的图书证 , 在他不方便去图书馆、有特殊需求时 , 可以给他送书或者提供相应服务 。
吴桂春|走红的“图书馆留言大叔”:网红只是一阵风,我始终还是一个农民
文章插图
吴桂春正在适应新工作 。 新京报采访人员黄启鹏 摄
以前的吴桂春想 , 读书能让人增长见识、丰富阅历 , 但不可能直接给现实生活带来转机 。 他把自己的经历告诉儿子 , 儿子说 , “你的留言不只是给你一个人带来就业的机会 , 政府会想办法为千千万万的农民工提供新的职业 , 也会有更多的农民工愿意走进图书馆 。 ”
东莞图书馆读者服务中心副主任杨晓伟说 , 从他2002年工作以来 , 就常常能在图书馆见到农民工 。
过去十来年 , 在东莞图书馆留言簿上 , 记载着许多和吴桂春类似的故事:
新科磁电厂的员工刘建明 , 从小喜欢读书 , 因为家里穷 , 只能辍学南下打工 。 工作之余 , 他翻遍了厂区图书室里的几百本书 。 后来 , 图书馆开始安排图书流动车定期开进厂区 , 刘建明想 , 这真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 他生怕自己错过 , 总会提前用红笔在日历上把流动车进厂的日期给勾出来 。
有一回 , 他在预约本上写下自己想看自考教材《管理学概论》 , 没过多久 , 流动车的架子上就多了这本书 , “我好高兴!这本书在书店都买不到 , 东莞图书馆却给我送上门!”
外来务工者小风 , 常和同事们一起来 。 他们喜欢去四楼的阅览室 , 还喜欢看一楼的展览 。 2006年5月21日 , 小风用工整的笔迹记下对图书馆的感激 , “图书馆给我们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精神地带 , 让我们对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 , 那是我们在别的地方所学不到的 , 谢谢你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