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托,“大材小用论”已经过时了( 二 )


拜托,“大材小用论”已经过时了

资讯频道http://zixun.iweiba.cn/list-1.html

▲图/中国警察网

本质上 , 认为所谓的“大材”就得有所谓的“大用” , 就是计划就业观——设定某类人应该从事某类工作 , 否则就不合适 。 可这样的“计划就业”观点 , 早已被实践证明并不能形成人才的最优化配置 。

正因如此 , 从1993年开始 , 我国实行大学生自主择业 。 自主择业通过人才和用人单位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 , 实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 总体看来 , 在大学生自主择业时代 , 人才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

在市场化就业中 , “大材小用”现象即便有 , 也只是个别 , 因为人才如果觉得是小用 , 完全可以离职重新选择 。 事实上 , 很多有计划就业观念者往往期待国家能安排高学历者去对应的“高大上”工作 , 不愿意面对社会的竞争 , 因此总拿“大材小用”说事 。

揆诸现实 , 每一次“大材小用”的讨论 , 背后其实都有两股力量:一种是坚定认为高学历就要从事“高大上”工作 , 其基本逻辑是 , 只要高学历者从事的工作听上去不那么“高大上” , 就认为是大材小用;另一种是学历无用论 , 认为当今社会学历越来越不值钱 , 其基本逻辑是 , 高学历者都只能做这类工作 , 读书有何用?

一个是把高学历吹上天 , 一个是把学历贬到底 , 关于“材”和“用”的争论就无休无止 。 要达成共识 , 必须改变对“材”和“用”的认识 。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 , 评价“材” , 不能只看学历 , 而必须综合评价人才的能力;而评价“用” , 不能再用传统的世俗观念 , 要看人才自身的自主选择 。 只要是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的职业 , 就谈不上“大材小用” 。

当下 , 有大学教授辞职去搞快递 , 也有研究生毕业去开烧烤店 , 这都是自主选择的结果 , 真的没必要再用传统的“计划思维”去安排他人之“用” 。 尊重自主选择 , 强调公平竞争 , “材”和“用”才会实现最优匹配 。

□熊丙奇(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