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斩首■从东芝到阿尔斯通,美国“厚黑”劣迹斑斑
_原始标题:[深度]从东芝到阿尔斯通 , 美国“厚黑”劣迹斑斑
[环球时报采访人员黄兰岚李俏林小艺张倍鑫]从频频打压华为 , 到试图强夺TikTok , 美国针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做法赤裸裸地展现出其无赖与霸道做派 。 这样的画面让很多人依稀有熟悉的感觉 。 不奇怪 , 一方面标榜自由市场、公平竞争 , 另一方面动用国家力量对外国优秀企业“围猎” , 美国在此领域早有劣迹 。 过去的几十年里 , 日本东芝、法国阿尔斯通等知名企业都曾成为美国打击的目标 , 并因此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痛 。 只不过相比之下 , 现在针对中国科技公司 , 美国政府找的借口更加意识形态和政治化 。
“东芝事件” , 逮捕、谢罪、制裁
上世纪80年代初 , 日本迎来其半导体行业的“黄金年代” 。 日本半导体技术和产能飞速提升 , 一跃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半导体芯片供应方 。 1987年 , 日本DRAM(动态存储器)产品全球市场份额达约80% , 一时风光无两 。
由于那时美国对日本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1985年达500多亿美元) , 包括DRAM在内的大量日本科技产品涌入美国市场 , 使得美国社会沉浸在对日货既追捧又敌视的复杂情绪里 。 里根政府反复指责日本窃取知识产权、向美市场倾销商品 , 迫使日本于1986年签订《日美半导体保证协定》 。
彼时的东芝、日立等 , 作为全球半导体行业的佼佼者 , 给美国同行带来巨大压力 。 1982年 , 美国政府以产业间谍罪逮捕日立及三菱员工 , 指控他们涉嫌窃取IBM的技术 , 而真相是美方通过钓鱼执法打压日本企业 。 1985年 , 东芝秘密向苏联出售四台精密机床一事被当事人之一——日本和光公司的熊谷一男揭露 , 这也成为美国出手收拾东芝的绝佳理由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西方发达工业国家纠集成立一个名为“巴黎统筹委员会”的机构 , 其宗旨是限制成员国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精技术 。 以此为据 , 美政府声讨东芝 , 指其对美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 1987年6月 , 美国通过东芝制裁法案 , 取消一系列采购合同 , 并禁止东芝的所有产品向美出口2至5年 。
不仅如此 , 东芝机械公司铸造部和机床事业部的两名部长被日本警方逮捕 , 随后 , 包括东芝董事长和总经理在内的数名高管辞职 。 东芝被迫投入1亿日元在美国主流报纸上刊登“谢罪广告” , 声誉严重受损 。 据称 , 东芝集团内部的许多技术文件 , 也被美国中情局以调查为由带走 。 最具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1987年6月30日 。 那天 , 在国会大厦前 , 面对电视镜头 , 数名美国议员要求禁止进口东芝产品 , 他们轮番举起长柄大锤砸向一台东芝牌收音机(右图) 。
值得注意的是 , 尽管东芝有“错”在先 , 美国的大棒却挥得颇为“灵活” 。 1987年10月 , 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称 , 挪威警方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 , 除东芝外 , “巴统”其他几个成员国如法国、意大利和西德等的公司 , 也曾向苏联出售过精密机床等先进军工设备 , 但这些企业似乎未像东芝那样受到美国的严厉制裁 。
其实 , “东芝事件”更准确说是“东芝—康士伯事件” , 和东芝一起向苏联出口相关产品的还有挪威企业康士伯 , 但美国将全部精力放在了东芝身上 。 有日本官员事后回忆:“没有人像要求抵制东芝产品那样 , 去抵制挪威的康士伯……不仅是因为东芝犯了错 , 而且因为它是一家日本公司 。 ”
英国历史学家迈克尔·希尔在其著作《剖析恐惧:美国的“黄祸”政治(1980-1993)》中分析称 , 美国政治受对日贸易逆差影响甚大 , 两党都将日本汽车和电子行业崛起视作对付对方的“楔子议题” , “痛击日本”在那时能获得广泛共鸣 。 或者说 , 美国制造业在衰落 , 而政客们很容易将日本指为“罪魁祸首” 。
“名义上是惩罚东芝‘违规行为’ , 实际是打压日本经贸与高科技竞争力 , 扭转美日经济与技术竞争中美方的不利势头 。 ”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综合战略研究室副主任卢昊对《环球时报》采访人员说 , “东芝事件”给日本政府及经济界留下一段惨痛经历 , 时至今日 , 亲历这段历史的日本人在看到美中贸易战与科技战的现状时 , 都会有一个相同的感受与说法:美国人一向是这么干的 , 只是换了不同的对手 。
该事件过后 , 东芝半导体业务持续衰落 。 这家曾经全球数一数二的芯片巨头 , 最终在2018年将其芯片业务出售给美国并购公司贝恩资本 , 黯然退出芯片制造行业 。
肢解阿尔斯通 , 美国人设的局
去年5月 ,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办公桌上的一本书引起广泛关注 。 这本名为《美国陷阱》的书以法国名企阿尔斯通(Alstom)的遭遇为例 , 揭露美国对外国企业巧取豪夺的黑幕 。 人们发现 , 美国当年对付阿尔斯通的一些动作 , 和它今天打击华为的手法如出一辙 。
被誉为法国“工业明珠”的阿尔斯通 , 曾长期在水电设备、核电站建设、交通运输和能源等多个重要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 “世界上每4个灯泡中 , 就有1个的电力来自阿尔斯通技术”——这句流行一时的话虽已难核真假 , 但不难看出阿尔斯通强大的实力 。
然而 , 当阿尔斯通逐渐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与美国通用电气产生竞争后 , 华盛顿将手伸向了它 。 2013年4月 , 时任阿尔斯通集团锅炉部全球负责人弗雷德里克·皮耶鲁齐赴美公务旅行时 , 在纽约机场被美国警方以涉嫌商业贿赂逮捕 。 美国方面调查认为 , 2002年阿尔斯通在印度尼西亚拿项目时有行贿问题 。
- 亮少数码|iPhone12屏幕维修费用上涨,网友直呼:换不起
- 海峡快讯|巴基斯坦也遭到不明袭击了,谁干的?印度一名官员被“斩首”后
- 中国新闻网|法警方就斩首案展开行动 针对仇恨言论进行约80起调查
- 智能穿戴数码大V提前上手OPPO Enco X,一句话点评亮了
- ZAKER|俄媒:疑犯行凶时曾高叫“真主伟大”,法国教师斩首案4人被捕
- 兵鉴| 想杀谁就杀谁!美国再次发起斩首行动,巨响过后2个目标瞬间蒸发,
- 环球时报|教师因漫画遭斩首震惊法国,法国总统痛斥:这是懦弱的袭击事件
- 「数码吐槽大会」苹果带头,取消赠送充电器是大势所趋吗?
- 数码顽家目前最小、最轻,不支持双卡的5G旗舰手机,iPhone 12 mini你会选择它么?
- 美国|美发起斩首行动!2名极端组织高级指挥官直接蒸发,车都快炸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