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闻|深圳特区40年|初代打工妹郑艳萍:幸运搭乘改革开放的高速列车

编者按:
深圳 , 浓缩着改革开放以来一个时代的精华 。
作为我国第一个设立的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窗口 , 深圳以无数个第一的成绩 , 迎接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 。
【荔枝新闻|深圳特区40年|初代打工妹郑艳萍:幸运搭乘改革开放的高速列车】五湖四海之人汇聚于此 , 城与人 , 共同缔造出一个又一个“深圳奇迹” 。 “来了就是深圳人” , 这句口号遍布大街小巷 , 给了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以安身立命的机会 。
站在40年的节点 , 荔枝新闻采访了不同时期来到深圳的人 , 听寻他们所观察到的城市发展故事 。 荔枝特报采访人员/李爱实习生/邢璐
1979年7月 , 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春雷在蛇口炸响 。 随着填海建港的机械轰鸣 , 改革的“试管”蛇口工业区 , 在这片起初只有2.1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诞生;次年8月 , 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 。 自此春天的气息 , 从南海边画就的这个“小圆圈”里飘散开来 。
荔枝新闻|深圳特区40年|初代打工妹郑艳萍:幸运搭乘改革开放的高速列车
文章图片
(1979年7月 , 蛇口响起填海建港开山炮 , 也被称为改革开放的第一炮 。 图源:新华网)
码头现、高楼起、百业兴 , 众多经济腾飞的奇迹从深圳开始 , 曾经的小渔村已蜕变成了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 。
40年回眸 , 深圳通过蛇口迈出了改革开放的第一步 , 时任蛇口工业区党委书记的袁庚在蛇口率先推行定额超产奖励制度、以工程招标的方式管理工程、职工住宅商品化、全国招聘人才 , 以及实行全员合同制等一系列开创性举措 , 蛇口成为了深圳乃至全国经济社会体制变革的先锋 。
郑艳萍是深圳蛇口工业区的初代职工 , 在深圳生活了近40年 , 是变革的亲历者也是获益者 , 这座城市点点滴滴的发展与成就 , 都保留在她的记忆中 。
“当时的深圳是一张白纸 , 我预感会有更多的机会”
1982年2月 , 从韶关市第一中学毕业的郑艳萍 , 通过韶关劳动局参加了香港凯达实业有限公司在蛇口工业区兴办的凯达玩具厂招聘 , 当时的她一心想走出家乡 , 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
凯达玩具厂是当时最早入驻深圳的外资企业之一 。 应聘顺利完成后 , 郑艳萍与80多名年纪相仿的同乡女孩一起来到蛇口 , 成为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女工 。
荔枝新闻|深圳特区40年|初代打工妹郑艳萍:幸运搭乘改革开放的高速列车
文章图片
“当时的深圳是一张白纸 , 我预感会有更多的机会 。 ”回忆起初来深圳时的情形 , 郑艳萍如是说 , 同时吸引她来还有另一个颇为浪漫的原因 , “听说这里有海 , 我一直觉得海很漂亮 , 有一首70年代的歌叫做《假日的海滩》 , 那首歌我还会唱 , 我就想来看一看 。 ”
荔枝新闻|深圳特区40年|初代打工妹郑艳萍:幸运搭乘改革开放的高速列车
文章图片
(1980年 , 蛇口至南头的公路到处是稻田和荒芜的山头 。 图源:新华社)
初到蛇口 , 郑艳萍看到的是满眼荒凉 , 正在建设中的工业开发区尘土飞扬 , 时不时还能听到炸山填海的炮声 , 附近只有供销社可以买些简单的生活用品 , 如果想要更多选择 , 需要骑自行车穿过荔枝林才能买到 , “我们来了一个月左右就开始想家 , 有时会躲在被窝哭鼻子” , 但好在年轻人总有办法苦中作乐 , 三八妇女节那天 , 她和其他姐妹在宿舍办起小聚会 , 大家穿上各自最好看的衣服 , 把零食凑一凑 , 一起唱当时流行的《甜蜜蜜》 。
荔枝新闻|深圳特区40年|初代打工妹郑艳萍:幸运搭乘改革开放的高速列车
文章图片
在工厂制作玩偶的生产流水线上 , 郑艳萍负责为玩偶缝制衣裳 , 月收入在当时来说颇丰 , 固定工资80元 , 额外多产的部分还能获得相应的超产奖金 , 此外还有加班费、全勤奖 。 最多的时候 , 仅加班费就超过了1000港币 , 这在当时国内其他地方是难以想象的 , 郑艳萍也由此参与了我国最早的工资制度改革“结构工资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