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脱贫振兴八闽行】乡村脱贫振兴的“南安”样本

:原题为_东南网|【脱贫振兴八闽行】乡村脱贫振兴的“南安”样本。
东南网讯(任秋霜 曾群峰 文/图)如何实现“造血式”扶贫 , 乡村振兴之路该怎么走 , 泉州南安市打造了不少 “范本式”发展之路 。 9月24日和25日 “脱贫振兴八闽行”网评引导活动走进南安 , 倾听当地脱贫振兴故事 , 感受乡村振兴成果 。
农旅融合 , 电商助力
蓬华镇、向阳乡“农业+”走出致富新路子
采访人员刚走进南安市蓬华镇山城村 , 一大片即将成熟的脐橙就映入眼帘 。 据蓬华镇党委书记王碰生介绍 , 山城村现有脐橙800多亩 , 借助“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 脐橙树已成为当地百姓发展致富的“摇钱树” 。
山城村是安溪、南安、永春、德化老革命根据地基点村 , 因山多、人多、地少 , 俗称“山城十八窟” 。近年来 , 山城村因地制宜 , 大力培育农旅融合新业态 , 整合绿色生态、红色革命、茶果采摘等旅游资源 , 发展“旅游+农业” , 形成了“绿色、红色、橙色”的三色乡村旅游 , 年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 。“蓬华镇在安南永革命烈士纪念碑和纪念馆等红色旅游资源基础上 , 升级硬件设施 , 建成红色扶贫基地、红军食堂以及乡村党校 , 通过党建引领 , 寓农于教 , 助农兴农 。 ” 王碰生介绍说 , 2019年 ,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3万元 , 带动农民就业约300余人 。
【东南网|【脱贫振兴八闽行】乡村脱贫振兴的“南安”样本】偏远山区创业难 , 偏远山区残疾人更难 , 但在向阳乡有这样一个“独臂大侠” , 不仅自己创业 , 还带动其他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 为乡村振兴加码助力 。 2011年 , 林连生带头发动向阳乡7个村12个残疾户集资12万元创建福建省首家残疾人互助合作社——山夫生态农业合作社 。 合作社以“带动残疾人自力更生 , 靠自己双手脱贫致富”为初衷 , 组织零就业残疾家庭大力发展高山生态农业实现脱贫 。
在合作社的基地前几个当地农民化身“主播”正直播带货 , 场面好不热闹 。 据了解 , 近来向阳乡设立了以农产品为特色的“乡约向阳”直播基地 , 利用抖音、淘宝、快手三大直播平台推行“直播+电商”助农模式 , 为当地农产品打造一条线上销售渠道 。 4月至今 , 已开展40多场特色农产品直播活动 , 助力山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 合作社从创社初期的12户发展到了111户(其中残疾社员82户) , 帮助140余户贫困家庭脱贫 , 其中包括残疾户60多户 , 实现人均月增收一千多元 , 开辟出了一条农村零就业残疾家庭脱贫致富的新道路 。
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
蓉中村精准打造扶贫攻坚特色模板
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曾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子 , 通过坚持工业兴村 , 借力城乡统筹共建政策 , 村里自主创办10多家村级企业 , 闯出一条“经济先行、文化引领、科学发展、强村富民”的发展路子 , 如今的蓉中村已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
在自身加速发展的同时 , 蓉中村将目光投向还在脱贫路上奋斗的贫困村 。 2012年3月 , 蓉中村党委书记李振生本着“东部带西部 , 先富带后富”的初心 , 带领蓉中村扶贫志愿者团队赴甘肃开展跨省帮扶工作 。 同样曾经历过贫困的蓉中村从自身的发展历程、发展经验 , 创新出结对帮扶、扶贫培训、创业辅导等途径 , 精准扶贫 , 促成贫困村增强“造血”功能 , 在帮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模式 。
李振生介绍道 , 2014年10月 , 蓉中村成立“国务院扶贫办创业致富带头人蓉中培训基地” , 探索出“1+11”扶贫培训新模式 。 据不完全统计 , 学员创业成功率达50.6% , 且每个成功创业的学员均能带动5-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致富 , 比培训前新增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达到20000户以上 。
强强连合 , 合作共赢
“泛家居”“泉州芯谷”打造千亿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