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豆瓣9.2!中国有这样的“港片”,我真的很自豪( 三 )


别人问说书人和十三郎是什么关系 , 说书人回答:这不过是一个潦倒的编剧讲述另一个潦倒编剧的故事 。
这句回答很扣题 , 南海十三郎的遭遇不只是一个天才怀才不遇的故事 , 它是整个社会编剧不受重视的缩影 , 这句回答瞬间让这部影片余音绕梁 。
03、
在港片辉煌的时代 , 很多编剧都是出类拔萃 , 他们笔下的人物要么充满侠义气质 , 要么饱含家国情怀 。
比如“香江四大才子”倪匡 , 是著名导演张彻的御用编剧 , 他写过的作品有《独臂刀》、《大刺客》、《刺马》等 , 部部是精品 , 故事中的英雄志气、江湖侠义精神令人触动 , 他也和张彻互相成就 , 他本人也获得了2012年金像奖终身成就奖 。
但随着时代发展 , 商业片的市场地位越来越高 , 一部电影的话语权也逐渐向导演和主演倾斜 。 在这样的环境下 , 更多的编剧选择一有机会就自己做导演 , 他们在逐渐适应市场的同时 , 也尽可能注入人文内涵 , 以保留自身作品风格 。
比如我们熟悉的王家卫 , 就是在80年代初期从编剧做起 , 写了《小狐仙》、《我要金龟婿》等作品 , 不温不火 , 直到写完《江湖龙虎斗》才得到邓光荣的赏识 , 开始了真正的导演生涯 。 他之后的大部分作品都是自己编剧 , 一部作品一拍就是很长时间 , 很多精品就是这么一步步磨出来的 。
比如王晶 , 虽然顶着“烂片之王”的帽子 , 但他也是一名出色的编剧 。
他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的中国文学系 , 宏大历史背景他能驾驭 , 无厘头片段他又能变着花样玩出娱乐性 , 写的台词还能贴合演员表演风格 ,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周星驰饰演的韦小宝 。 即使写的都是以赚钱为目的的商业片 , 但从台词中还是能感受到王晶本人难以遮掩的才气 。
还有徐克 , 虽不是编剧出身 , 但在成名后他开始更多参与到剧本创作中 , 创意前卫 , 叙事风格多变 , 他的武侠片因此得以自成一派 , 剧本中的人文思想放眼香港影坛也鲜有对手 。
以《黄飞鸿》为例 , 他在电影中创造了十三姨这个角色 , 并把她作为黄飞鸿感知西方文化的窗口 , 融会贯通的同时 , 也引申对民族现状的思考:“我们的功夫再棒 , 也敌不过洋枪”、“如果这世上真有金山 , 这些洋船为什么要来我们的港口?也许我们已经站在金山上了” , 这些台词都能看出徐克对于历史的深刻见解 , 也能引领观众思考 , 这些也才是这部电影的核心内涵 。
这些名编名导各显才华 , 合力铸就了香港电影鼎盛时期的百花齐放 , 可惜随着他们老去 , 港片也愈渐式微 , 香港编剧人才也日渐凋零 。
04、
我们的邻居韩国 , 他们的创作模式尤其值得我们思考 。
在韩国 , 编剧的地位特别高 , 电视剧创作中尤为如此 , 导演不能擅自修改编剧的剧本 , 演员随意修改台词也是越界的行为 , 很多韩剧是一边拍一边播 , 有的演员得罪了编剧 , 直接就会被编剧“写死” 。
很多韩剧都是编剧责任制 , 投资人是看编剧投资的 , 有的名编剧甚至有选择导演和演员的权利 , 这些在中国几乎不敢想象 。
▲韩国顶级编剧:朴智恩
而在韩国电影的创作生态中 , 编剧的名字则“少见”了很多 , 因为一切都是围绕导演转 , 导演是绝对核心 。
但导演本身也需要具备剧本创作能力 , 换句话说 , 导演和编剧往往是“捆绑”在一起的 , 导演要想作品受到同行和市场认可 , 就得自己先把剧本打磨好 。
尤其对于一个韩国新导演而言 , 这种“自编”能力更为重要 , 如果处女作的剧本不是自己写的 , 会被圈内同行“鄙视” , 有这样的“先天劣势” , 想要在电影界有所发展自然也就难上加难 。
在这样的行业“规范”下 , 绝大部分韩国导演往往编剧、执导一肩挑 , 他们会自己精心构筑剧本 , 在角色、情节编排上也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 写出的故事也确保能忠实于个人内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