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历史君|中央连发七封电报,就按粟裕的来,华东战场粟裕三次建议改战略( 二 )


中央军委与粟裕反复沟通 , 也意识到了局面的严重性 , 于是同意粟裕意见 。
南过陇海线 , 既出乎我方统帅部的意料 , 同样也令敌军大出意料 。 华野的根据地在山东 , 越过陇海线后失去补给 , 这仗还怎么打 。
国军没想到粟裕会这么打 , 一时间部署上产生混乱 , 赶忙调兵追击 。 结果因为提前筹划不到位 , 诸部追兵失去了协调 , 渐渐产生了孤军突进的情况 。 粟裕要的就是这个局面 。
他在鲁西南沙土集一带 , 抓住战机 , 集中主力全歼敌57师9700余人 , 打乱了国军的布局 , 在鲁西南建立了一条战略通道 。 华野西兵团顺利进入陇海线以南 , 驰骋于豫东 。
这一股生力军一进河南 , 立即使追击刘邓的国军腹背受敌 , 华东、中原敌军把注意力都转向了粟裕 。 刘邓得以顺利南下 。
二、第二次建言:华野挺进江南不可行
刘邓挺进大别山后 , 引起蒋介石高度恐慌 , 调集大军向大别山地区发起围攻 。 中央尝到了战略挺进的甜头 , 决定如法炮制再来一招战略妙手 。
经过审慎研究 , 中央打算让华东野战军抽出主力纵队 , 渡江南下 , 到浙江一带建立根据地 , 一举打进国统区的腹心之地 。
这一招真是匪夷所思 。 如果我军真的挺进江南 , 必将从根本上破坏国民党的统治 , 真正将战争从内线引入外线 。
但任何战略设想 , 都要有充足的现实条件来支撑 。 我军挺进江南 , 面临几大困难:
第一 , 我党我军已离开江南十几年 , 蒋介石在其腹地推行白化统治 , 那里缺乏必要的革命基础 。
第二 , 交通线漫长 , 即使我军能突破重重困难顺利渡江 , 渡江之后呢?国军如以重兵围困 , 我将无以立足 。
第三 , 华野并无兵力优势 , 如果将主力抽调南进 , 则华东战场敌强我弱之局面将更加恶化 , 如果华东有失 , 纵使进入江南 , 亦将是舍本逐末 。
据此 , 粟裕向中央斗胆直陈 , 目前挺进江南时机不合适 , 应将主力留在华东、中原战场 , 打几个决定性的战役 , 彻底改变敌我力量对比 。
是我历史君|中央连发七封电报,就按粟裕的来,华东战场粟裕三次建议改战略
文章图片
这是中央和野战军在根本战略上的分歧 。 中央也考虑到了华东的实际情况 , 作出了暂缓渡江南进的决策 , 但相关工作准备仍在进行 , 华野也坚决执行了中央命令 , 抽组三个主力纵队 , 连司令员政委都定好了 。
但粟裕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 , 他站在党的事业的全局考虑 , 豁出被中央批评的危险 , 又对局势作出了分析 。 1948年4、5月间 , 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 粟裕在会议期间 , 当面向中央汇报了自己的考虑 。 经过反复会议讨论 , 中央终于认同了粟裕的看法 , 再次决定推迟南进之议 。 并重新为华野定下新作战目标 , 即在1948年夏天 , 在中原打大的歼灭战 , 以消灭敌整编第五师(邱清泉部)为目标 , 歼敌十一、二个旅 。
粟裕极度感谢中央对他的信任 , 以立军令状的姿态 , 受领了新的作战任务 。 后来 , 粟裕指挥华野进行了豫东战役 , 连克开封、商丘、许昌等城市 , 全歼区寿年兵团等部共达十余万人 , 超额完成中央定下的决心 。
虽然没有歼灭邱清泉 , 但粟裕以弱势兵力 , 动辄将敌一部包围 , 要来则来 , 要去则去 , 敌人追不上围不住 , 还必须时时注意不要被粟裕分割包围 。 华东各部国军 , 在军心上已经极度恐慌 。
是我历史君|中央连发七封电报,就按粟裕的来,华东战场粟裕三次建议改战略
文章图片
豫东战役之前 , 国军诸将领尚敢狂言 , 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那种仗只不过是国军不小心 。 而豫东战役之后 , 连杜聿明、邱清泉、黄百韬等一流将领 , 都收起了狂傲之心 , 不敢再有任何轻视之意 。
中央得悉华野取得了如此重要的胜利 , 痛快地改变了战略 , 指示粟裕不必再渡江南进 , 按他的筹划 , 继续在中原、华东打大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