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贸区|新晋自贸区的不同之处


天津自贸区|新晋自贸区的不同之处
文章插图
谢良兵/文近日 , 国务院印发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及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 。 从2013年在上海设立第一个自贸区开始 , 中国的自贸区已由此前的18个增至21个 。 舆论认为 , 在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 , 自贸区的扩容意义重大 。
全国21个省市区拥有了自贸区 , 不少人会担心是否“泛滥”了 , 这种担忧其实过虑了 。 自贸区与其他的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不同 , 它的试验性目的更强 , 根据去年官方发布的自贸区总结 , 6年多来 , 自贸区已经累计向全国复制推广260项制度创新成果 。
可见 , 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改革的生命线 , 也是其存在的最大价值 。 此次自贸区扩容是扩大开放的客观要求 , 不只是地域上的扩容 , 更是制度创新深度层面的扩容 。 早在2014年 ,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说过 , 自贸区是“改革高地”而非“政策洼地” 。
从定位来看 , 此次获批的新晋自贸区的确有着不同之处 。 这批自贸区诞生于新的国际环境和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过程中 。 新冠疫情和中美贸易摩擦 , 让中国走向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之路 。
比如湖南自贸区 , 定位要求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 加快形成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竞争合作的新优势 。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 , 欧美等国纷纷提出制造业回归计划 , 新冠疫情发生之后 , 美日更是重金鼓励本国制造业企业撤出中国 。
不管是芯片产业之痛 , 还是“卡脖子”险象环生 , 都直指中国科技创新的短板与痛处 。 此次新晋自贸区中 , 北京科技创新动能强劲 , 湖南装备制造业积淀深厚 , 安徽新兴产业要素活跃 , 浙江数字经济勃发 , 都是从科技创新的源头上补链强链 。
新晋自贸区最不同之处就是北京自贸区的高定位 。 舆论认为 , 在所有自贸区中 , 最具含金量的是北京自贸区、海南自贸港、上海自贸区、广东自贸区这四个 。 而其中 , 北京自贸区是定位最高、最为独特的自贸区 。
在21个自贸区中 , 绝大多数都是以传统的货物贸易为对象 , 只有北京自贸区以服务贸易为对象 。 中国货物贸易额从1979年的200亿美元发展到2018年的4.3万亿美元 , 增加了200多倍 , 而2018年服务贸易额只有7919亿美元 , 有2582亿的逆差 。
中国的服务贸易发展严重滞后于货物贸易 , 不仅逆差较大 , 结构还不合理 , 服务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为多 , 服务进口以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为多 。 解决服务贸易逆差是当务之急 , 毫无疑问 , 现在这一重任就交给了北京自贸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