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上的格桑花:“我不能和孩子们分开”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汝希):暑假结束 , 坐在前往青海西宁的大巴车上 , 路过可可西里保护区时 , 俞清翠的手机讯号开始变得时有时无 , 崎岖的路程让行驶的车辆也慢了下来 。

  但她的思绪却变成了一条长长的风筝线 , 线的那头结结实实地拴在了叶格乡寄宿小学的孩子们身上 , 这份牵挂从来没有中断过 。 新学期开始了 , 她急着回去看孩子们有没有领到新教材 , 也急着赶回去跟孩子过一个团圆的中秋节 。

  “舍不得那些孩子”

  今年已经是俞清翠站上乡村小学讲台的第十三个年头 , “舍不得那些孩子”是她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

  执教最初的三年 , 俞清翠在条件相对艰苦的麻秀村担任代课教师 。 有一年 , 大雪封堵住了出山的必经之路 , 老师和学生被困在学校三个月 , 与外界失去了联系 。 山路终於恢复通行後 , 俞清翠询问孩子们有没有什麽想吃的 。 原本她想 , 孩子们肯定争先恐後地要她带回来各种各样的小零食 , 但是她得到的回答就只是一道最家常的菜 , 那是孩子们过年时才能吃到的食物 。

  俞清翠鼻子酸了 , “原来同龄的孩子最常吃的饼乾和糖果 , 他们竟然都没有见过 。 那时我就发誓要带他们走出大山 , 让他们看看外面的世界” 。

  山里的雪终於停了 , 高原的天湛蓝如洗 , 俞清翠坐着>机车勉强通过山路去给孩子们采购物资 。 她的口袋里装着学生昂文罗松写给她的字条 , 皱皱巴巴的纸上是一排稚嫩的笔迹:“俞老师 , 我想对您说 , 我爱您永远 。 ”

  俞清翠心头一暖 。 从那时起 , 她关於未来就只有一个想法:“不能和他们分开 。 ”

  “教育无小事 , 育人需尽心”

  2009年 , 俞清翠来到叶格乡寄宿制小学任教 。 这里学生绝大多数来自於牧区 , 家庭教育较为薄弱 , 同时乡村小学师资力量较弱 , 教师流动性大 , 很少有老师能够完整地带完整个小学阶段的课程 。 “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 , 俞清翠总是遇到需要“中途接手”班级的情况 。 面对这些学习底子薄的学生 , 她要花费更多精力去了解每个学生 , 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

  一次中途接手别的班级後 , 一个叫闹日文加的男孩引起了俞清翠的注意 。 与同龄人比起来 , 闹日文加的个子很小 , 上学放学总是一个人走 , 同学们做游戏他也几乎不参与 。 俞清翠主动去和他聊天 , 了解到他有些自卑 , 不敢和其他孩子交流 , 也不敢举手发言 。 在接下来的学期里 , 俞清翠总是在自己的语文课上抛些简单的问题给闹日文加 , 下课後便成为了闹日文加的“大朋友” , 帮助他克服胆量小的问题 , 积极融入班集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