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劲松|陈劲松“出局”,世联行成为大横琴“壳资源”?( 二 )


然而 , 世联行的转型之路没有那么顺利 。
经过几年的发展 , 新业务虽有了一定的成绩 , 但在营业收入上只占三成左右比例 , 有些业务每年的毛利只有几千万元 , 近三年还呈现下降趋势 。
世联行的一个重大战略失误在于 , 用现有的上市公司自有资金去做新业务 , 而不是另起炉灶 。 5年来 , 一直在砸自有资金 , 未曾引进外部投资 。 相比之下 , 自如、魔方、蛋壳等长租公寓 , 主要依靠风投去拼这个利润并不高的行业 。 新业务投资过大 , 很快把公司的财务报表搞坏 , 从而打击整个公司的士气 。
如果世联行的公寓业务 , 除了少量自有资金 , 通过融资去做 , 就会有更大的空间来面对危机 。 可能 , 过于自信和过于有钱 , 让陈劲松选择了自己玩而不是拉着资本一起玩 。
雪上加霜的是 , 2018年新一轮调控政策实施 , 新房市场波动大 , 占据世联行收入大头的代理销售业务不断遭遇挑战 。
当前房地产市场有个词叫“渠道为王” , 通俗点的说法叫“带客” , 带来一个客户成交后 , 开发商按一定比例给钱 。
二手房中介企业因其可以整合客户资源 , 自然占据了极大优势;开发商发展的“全民经纪人”模式又分了一杯羹 , 留给世联行的空间相对也就没那么大了 。
财报数据显示 , 2020年上半年 , 世联行实现营业收入28.01亿元 , 同比下降9.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452.86万元 , 由盈转亏 , 同比下降218.82% 。
【陈劲松|陈劲松“出局”,世联行成为大横琴“壳资源”?】世联行表示 , 公司业绩下滑主要是由于金融服务业务继续聚焦于为交易服务业务场景提供助力 , 主动控制规模、稳健放贷 , 本报告期内收入同比下降66.64% , 从而影响当期利润 。
陈劲松在8月底发布《致世联行同事和投资者的信》时称 , 要实现这些转型目标 , 世联行本身的资源是远不足够的 。 “正是基于长远发展战略的高度认同和资源的战略协同 , 世联行和大横琴走到了一起 。 ”
错失二手房机遇期
其实早在10多年前 , 世联行是最早尝试二手房交易的公司之一 , 当世联行在深圳开第一家门店时 , 链家还没诞生 。 但由于二手房交易 , 也称为中介 , 是一个脏苦累的活 , 员工素质普遍较低 , 管理难 , 社会地位也较低 。 而做新房代理 , 基本都是在案场驻场 , 赚钱更快、更体面 。 名校毕业的陈劲松有着精英意识 , 即便早期做二手房门店 , 也只是在豪宅区 , 且规模很小 。 最终 , 世联行在早期彻底抛弃了二手房代理业务 , 完全投向更“高大上”的一手房代理 。
世联行拒绝走的的这片领域 , 后来发展出了一些新的中介龙头 。 链家、中原、Q房凭借大规模布网门店的线下优势 , 将二手房交易与金融业务打通 , 还实现了平台化管控 。 此外 , 一手房交易也越来越倚重二手房的门店优势 , 世联在一手房代理也不得不依靠二手房公司的渠道资源 。
为了获取线下门店这一渠道资源 , 通过打通二手房渠道优势 , 将世联行的一手房销售和金融业务做大 , 世联行选择弯道超车去收购中介公司 。 2015年3月世联行与深圳Q房签署了投资4.2亿元的合作协议 , 并支付5000万元定金 。 然而 , 最终双方并没谈拢 , 世联行的收购失败 。
2019年8月 , 世联行还与58同城、同策咨询共同发起“互联网+”新房分销服务平台 , 即中国PMLS新房联卖平台——58爱房 , 进入新房渠道分销市场 。
在发布会上 , 三方披露的数据是 , 58爱房已有新房销售代理项目超3500个 , 渠道分销服务项目超1800个 , 平台绑定二手合作店数量超4万家门店 , 并希望在未来三年 , 深度服务超3万亿规模的新房联卖市场 。 与此同时 , 三方还共同组建了一个合资公司 。
然而 , 目前随着贝壳的做大 , 并在线下门店和渠道方面取得一定垄断地位 , 世联行此时再发力做渠道分销已经为时已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