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粮仓的新时代交响——河南农业70年观察( 二 )

  占世界7%的耕地 , 要养活全世界约20%的人口 , 中国人怎麽“吃饱饭”曾让世界担忧 , 但今天的河南 ,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技术不断提升 , 大国粮仓迎来一个又一个丰收:2018年河南粮食总产量达1330亿斤 , 是1949年的9.32倍;河南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 。 1978年 , 还“吃不饱”的河南需要从十多个省调入粮食;2018年 , 河南向全国调出粮食及其制成品400亿斤 , 粮食生产成为河南的一大优势、一张王牌 , 为全国人“吃饱饭”作出贡献 。

  粮仓之稳 守卫新时代丰衣足食

  进入20世纪90年代 , 告别了饥饿与短缺 , 连年实现丰收的中国如何继续抓好农业、稳住粮仓 , 成为治国安邦的一项考验 。

  如果将新中国成立後70年的粮食产量绘成一条曲线 , 会发现这条增长线在1985年和2000年左右有两个明显的凹点 , 这曾是中国粮食生产的危险讯号 , 在河南尤为凸显 。

  1997年 , 河南郸城县农民贾云飞和村里十来个年轻人南下打工 。 贾云飞说 , 当时都说种粮不如打工 , 有钱不怕没粮吃 。 1997年後河南出现了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粮食“卖难” , 最严重时 , 河南小麦库存达2500万吨 , 出现了“卖不掉、装不下”的局面 。 在基层工作30多年的河南新蔡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任希山记得 , 当时社会上出现一种错觉 , 认为粮食太多了 , 不用种粮了 。 从1998年到2003年 , 我国粮食产量“五连跌”直接导致粮价上涨、物价跟涨 。 “2003年白面价格一直涨 , 还有谣传说粮库要空了 , 吓得我赶紧在家里囤了四五袋面 。 ”贾云飞说 。

  粮仓稳、天下安 。 立足保障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 , 我国一面加大农业投入 , 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减轻农民负担 , 一面开启“稳粮仓”的改革 , 建立了粮食风险基金制度、“粮袋子”省长负责制 , 还成立了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 。 “种粮给补贴,耕田不纳粮 。 农民得实惠,一心奔小康 。 雨露泽华夏,党恩永不忘 。 ”2005年 , 三门峡市南梁村建起了一座3米高的“感恩碑” , 这是村民为了感谢国家免徵农业税自发竖起的 。

  种粮有支援 , 卖粮有保障 , 农民有了“主心骨” , 粮仓越紮越稳 。

  三农工作连续10多年写入中央“一号档案” , 像是一个讯号 , 又一次吸引了贾云飞 。 “不管啥时候 , 粮是根本 , 农是基础 , 国家粮仓必须稳住 。 ”时隔20年 , 贾云飞主动回到老家承包2000亩土地 , 成为新时代的“守仓人” 。 如今 , 贾云飞这样的“守仓人”越来越多 , 在河南有超过12.3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4.7万名种粮大户 , 他们规模化经营、机械化作业、科学化种粮 , 守卫着新时代的丰衣足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