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生命周期|教师招聘备考--浅析皮亚杰儿童游戏理论


全生命周期|教师招聘备考--浅析皮亚杰儿童游戏理论
【全生命周期|教师招聘备考--浅析皮亚杰儿童游戏理论】皮亚杰游戏理论也被称为“游戏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 其实质是在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儿童与外界进行互动的行为方式 , 具有较为明显的阶段特点 。
皮亚杰认为游戏的本质是同化超过顺应 , 即进行游戏者在个人已有认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游戏活动 , 而进行相关游戏活动时主体是不去考虑事物的客观性 , 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而与现实进行互动 。 这个就是皮亚杰眼中的游戏 。 简单的来说 , 父母给孩子一个玩具之后 , 儿童会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对玩具进行摔打等 , 而不考虑玩具自身具备的玩法 。 此外 ,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 , 即顺应大于同化 , 参与主体不断结合现实情况进行调整而不是随着个人主体意愿随意调整 , 表现为游戏主体忠实的重复规范性动作 , 发生了模仿行为 。 比如儿童观看网球比赛 , 学习网球运动员的标准挥拍动作 , 使用网球拍参与网球比赛 , 而不是拿着网球拍去随便打 。
在不同认知阶段 , 儿童游戏活动的表现形式特点也是有着更加明显的区分 。 这也是我们游戏理论的重难点 。 在早期的感知运动阶段 , 儿童的游戏活动方式比较简单 , 主要进行较为基础性的游戏活动 , 如摆弄物体或者身体动作进行游戏 , 该阶段的游戏被称为练习性游戏 。 在简单重复性的动作中获得快乐 , 比如幼儿不断重复按某个开关 。
在第二个认知发展阶段 , 前运算阶段儿童语言和象征性功能得到发展 , 此时儿童进入象征性游戏阶段 , 能够利用头脑中的形象或个人想象进行活动 , 将眼前不存在的事物认为是是存在的 , 进而进行游戏活动 。 例如儿童进行的过家家游戏 , 将板凳当马来骑 。
在第三个认知发展阶段 , 儿童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 , 具备了可逆和守恒等思维模式 , 可以摆脱具体情节来进行思考 , 所以能够进入到规则游戏阶段 , 开展带有竞争性质的游戏 , 用规则组织开展游戏 。 例如下棋、打牌等类似游戏活动 。
三种游戏活动出现的时间与认知发展的阶段是一致的 , 皮亚杰有一句话精妙的论述了三者的发展过程:“正如一旦思维出现了 , 符号就取代了行动 。 一旦形成了社会关系 , 规则也就取代了符号 , 并且把行动统一了起来 。 ”从这里也能够看出体现不同时期的游戏活动出现的时间以及与认知发展之间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