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这种侏罗纪时代就已存在的小虫,凭什么就成了“国虫”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我们的星球曾长期由昆虫统治:当人类文明还未出现 , 就有一种生物开始唱着最古老的“情歌” , 吸引异性 。 ——这种1.65亿年前侏罗纪中期的蟋蟀 , 可能已经开始利用纯音 , 与异性进行交流 。
蟋蟀 , 又名促织、趋织、蛐蛐 。 它能歌尚武、喜鸣善斗 , 皇帝、士大夫和平民阶层痴玩了整整二千多年 。 人们喜爱它、赏玩它、吟诵它、歌颂它 , 逐渐演变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 而蟋蟀最终成为人们公认的当之无愧的“国虫” 。
两千五百多年前的《诗经》中就有《蟋蟀》篇 。 那个时候 , 人们就已经观察到秋季转凉 , 蟋蟀入堂的自然规律 , 留下了“蟋蟀在堂 , 岁聿其莫 。 今我不乐 , 日月其除 。 无已大康 , 职思其居 。 好乐无荒 , 良士瞿瞿 。 ”之佳句 。
蟋蟀生活的冀鲁豫地区 , 自古就多慷慨悲歌之士 , 人们耳熟能详的舍命取义之士 , 很多都生于这个区域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 当然 , 蟋蟀正是因其契合人们的精神特质 , 成为人们寄托情感、宣泄情绪的重要载体 。
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还总结出蟋蟀有“五德” , 真是匪夷所思 。 他说这虫儿:“鸣不失时 , 信也;遇敌必斗 , 勇也;伤重不降 , 忠也;败则不鸣 , 知耻也;寒时归宇 , 识时务者也 。 ”对照玩蟋蟀的经历 , 还真是那个道理 。
民间有谚:“秋天到 , 蟋蟀叫 。 ”这似乎暗示 , 在所有的秋虫中 , 蟋蟀的名头是最大的 。 这或许是因为蟋蟀好斗 , 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求胜”的心理 。 后宫的宠爱 , 外加后世“玩虫”大咖的极力推崇 , 让蟋蟀成为虫界翘楚 , “兵”中战神 。
蟋蟀因为习性的缘故 , 位列花鸟虫鱼界“四大风雅公子” 。 既为峨冠博带的皇帝高官所宠幸 , 也令荆袍皂衣的平头百姓所钟爱 。 《诗经》云“七月在野 , 八月在宇 , 九月在户 ,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可见 , 在两千多年前 , 蟋蟀就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
据唐书记载“每至秋时 , 宫中妇妾辈 , 皆以小金笼捉蟋蟀 , 闭于笼中 , 置之枕函畔 , 夜听其声 。 庶民之家皆效之也 。 ”唐朝后宫宫女 , 为打发寂寞或驱使相思之苦 , 把买来的蟋蟀装进小金笼里 , 放在枕头旁听其鸣叫 。 白居易诗“西窗独暗坐 , 满耳新蛩声 。 ”亦为佐证 。
蟋蟀的鸣叫声 , 对于不同境遇的人 , 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 。 妇女们听到蟋蟀的鸣叫声 , 就会想到秋气转凉 , 赶紧织布 , 缝制寒衣了 。 深宫佳丽、异乡游子们听到蟋蟀的鸣叫声 , 其声如泣如诉 , 切切凄凄 。 杜甫就曾经触景生情地感叹吟咏:“促织甚细微 , 哀音何动人!”
【蟋蟀|这种侏罗纪时代就已存在的小虫,凭什么就成了“国虫”】事实上 , 人们养蟋蟀 , 听其声并非主旨 , 观其斗才是重点 。 宋代人顾文荐《负曝杂录》中说:“镂象牙为笼而畜之 , 以万金之资付之一喙” 。 斗蟋蟀之风是否是从此开始的呢?他又说:“其来远矣 。 ”远到何时?他没有详细解说 。 但至少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
宋朝是中华文化的巅峰时期 , 当然 , 斗蟋蟀这样的雅事岂能被冷落 。 那时 , 从贵族豪门 , 到市井百姓 , 甚至是僧尼 , 斗蟋蟀风靡一时 。 相传济公活佛 , 就曾经为自己的一只名叫铁枪的蟋蟀之死倍感伤心 , 并为之安葬 , 还作悼词、祭文以作纪念 。
- 青柠檬檬哒|12 mini重磅功能确认被砍,又玩这种把戏,iPhone
- |希特勒是如何找出犹太人的?用这种方法一抓一个准,下场凄惨无比
- |灭绝了84年后,这种生物再次现身,我国也发现复活的生物
- 索尼|这种异想天开的产品,也只有索尼了
- 核聚变|你相信平行宇宙这种说法吗?99年的事情到底是什么事啊~说得神乎其神哈哈哈
- 猎狐网|中国移动19元包200G流量?这种无限流量卡是骗局
- 那年初夏|国产“美女机器人”为何火了?用户:堪比真人还能发这种“声音”
- 科学家|这种长尾野兽,身形像美洲狮,雄兽不争斗,雌兽“女扮男装”
- |斯坦福大学40年的研究发现,具有这种素质的人更有可能成功
- 古生物学|古生物学家又有新发现,侏罗纪时期的霸主或许不是霸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