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说钱|是利空吗?,宽松的货币政策有望维持到2020年底

原创刘晓博
这个周末 , 大事不断 。 最大事件 , 并不是美国对TikTok和WeChat“每隔几小时换一个说法” , 而是中国货币政策的走向可能生变 。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骏9月19日表示 , 预计今年四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将恢复到6%左右 , 经济复苏的任务或将在明年一季度基本完成 , 宏观政策也将在那时开始回归常态 。 原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也在9月19日表示:全球央行通过史无前例的货币宽松政策 , 造成资产价格通货膨胀 , 估计目前资产通胀阶段已完成75%-80% , 宽松的货币政策有望维持到2020年底 。 马骏不是一般的经济学家 , 他曾在2014年到2017年担任央行的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 , 曾被媒体称为“央行在宏观经济研究领域对外发言人之一” 。 虽然目前在大学任职 , 离开了央行 , 但仍然是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 对中国货币政策走向非常了解 , 对决策也有影响 。 刘明康曾担任8年中国银监会主席 , 对金融、货币政策显然也非常熟悉 。 他们这是以“半官方、半学界”的身份 , 发出试探信号吗?或许吧 。 下面谈谈我的看法:我之前预测 , 中国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 , 在2021年二季度结束之前都不太可能改变 。 理由是 ,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 ,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 。 增长速度对中国很重要 , 此前高层领导曾表示 , 要把2020年因为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夺回来” 。 如果“夺回来”的表态仍然有效 , 那么2021年保持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比如9%左右)就在情理之中 。 但高增速有可能“拉高通胀” , 刺激资产价格 。 如果担心负面影响 , 那么超发的货币就要提前、逐步收回 。 按照马骏的预测 , 2021年一季度经济增长就可以全面恢复 , 到那时“货币政策就可以开始回归常态” , 这比我预测的提前了一个季度 。 如果从一季度就开始回归常态 , 那么上证指数还有可能上4000点吗?之前我的判断是:美国大选抑制了A股的走势 , 从美国大选前1周或者半个月开始 , 市场会走强 。 并在11月3日投票日结束之后 , 出现一波显著上涨 。 由于上证指数编制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 再加上蓝筹股的估值修复 , 那么A股有可能在2020年底到2021年一季度创出新高 , 甚至上摸4000点 。 若中国的货币政策提前“开始回归常态” , 那么留给A股充分发挥的空间就变小了 , 重上4000点的难度会增加 。 周五市场刚刚恢复一点元气 , 周六马骏出来喊话 , 这是巧合吗?说不好 。 但高层希望股市走慢牛 , 是一贯的想法 。 其实很多事情不是可以计划的 。 2020年就是一个“高度不可计划”的年份 , 疫情会不会在秋冬时节出现第二波 , 就是一个大问题 。 或许有人会说 , 中国管控力度大 , 疫情方面基本上没有问题 。 但中国不是孤立存在的 , 如果全球疫情在秋冬再次爆发 , 会严重影响中国的对外出口和进口 , 最终会影响到中国的经济 。 所以 , 中国的货币政策能否从2021年一季度“开始回归常态”是很难说的 。 其实按照央行的说法 , 我们一直维持在常态 , 因为我们一直是“稳健的货币政策” 。 尤其是4月20日以后 , 央行就没有降息、也没有降准 。 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维持了3个月的11.1%之后 , 连续两个月是下滑的 , 最新数据是10.4% 。
天天说钱|是利空吗?,宽松的货币政策有望维持到2020年底
文章图片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 , 中国的货币总量甚至在2020年7月出现了单月的下滑 , 这难道不是在“悄悄收紧”吗?所以 , 如果说回归常态 , 央行已经开始在做了 。 关键是明年上半年的力度有多大 , 步子有多急 。 比如 , 会不会加息、提高存准率 , 也就是会不会“敲锣打鼓”地做 。 至于刘明康说 , 全球央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有望维持到2020年底” , 也有点偏乐观了 。 至少美联储透露的信息是 , 2023年之前都不会加息 。 真正有效的疫苗很难在2020年研制出来 , 甚至在2021年上半年之前都比较困难 , 全球疫情和经济其实并不乐观 。 至于这一轮宽松造成的资产价格上涨 , 是否如刘明康说的那样“已完成75%-80%”有待观察 , 市场的确会打提前量的 。 中国货币政策的走向 , 会对A股产生直接、严重的影响 , 这是毋庸置疑的 。 散户或许不敏感 , 但机构会非常在意 。 因为机构的持仓量大 , 跑起来不容易 。 那么问题来了:2021年央行会加息吗?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吗?我个人觉得 , 至少在2021年上半年之前 , 都不太可能 。 原因很简单:中国这一轮经济下行压力 , 不是疫情造成的 , 而是国际国内大环境造成的 。 其实在疫情之前 , 经济就压力巨大 , 国家早就开始减税降费 。 至于全国人大授权国务院提前下达地方债发行额度 , 从2018年12月就开始了 , 那时可没有疫情吧 。 中国经济深层次的问题是:人口红利结束、人民币内贬外升、民企扩大投资欲望不强、逆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中美战略博弈的影响等 。 至于疫情 , 是今年的突发情况而已 , 疫情可以结束 , 但其他几个原因会长期存在 。 再加上目前存在的隐形失业和就业不足(农民工返乡未计入失业 , 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有虚报) ,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退出必将是漫长的过程 , 如果太急一定会有问题 。 未来货币政策会怎样演变 , 本栏目将密切关注 , 随时做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