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来了!马云提的“新制造”亮相,先从3万亿元的服装业“开刀”( 二 )


比如 , 这两年冬天流行热力牛仔裤 , 它就是在牛仔裤内加一层特殊的莱卡纤维 。
但要按传统服装制造的节奏 , 几千件起步 , 得提前半年预测流行趋势 , 确定款式版型 , 再联系备料 , 确定工厂流水线生产排期 , 再生产、分发各区域上货 。 流程长、成本高 , 稍有不慎就可能砸在手里 , 秒变积压库存 , 想象中的赚钱货 , 变成实实在在的赔钱货 。
可现在 , 服装卖家可以根据淘系的相关数据 , 消费者画像确定备料、大致款型 , 通过直播、预售更新数据 , 调整策略 , 再在犀牛智造工厂弹性排期 , 几十件为单位订货 , 或补货 , 或减量 。
这既避免备料浪费 , 也避免行业平均20-30%的库存浪费 。 7天完成生产、上货 , 几天时间就能完成销售 , 妥妥Zara一样的短平快柔性供应链 。
同时 , 更低的存销比下 , 服装商家还享受更少的现金占款 , 更多元的款型布局 , 更好的资金周转、业务循环 , 抗风险力也随之提升 。
网红店“烈儿宝贝”的数据显示 , 在这种智造加持下 , 预售周期缩短60% , 淘宝直播预售的200件小订单 , 7天后就能让消费者穿上身 , 品质交期稳定 , 退货退款率双降 , 用户心智、GMV双赢 , 做个迷你Zara真不难 。
在2018年的阿里投资者日上 , 张勇就表示现在正处于“新零售走向新制造的阶段” 。 当时他就提出 , 从B2C、C2C走向C2B是一个“毫无疑问的趋势” 。
一句话:贯通C2B的新制造正是新旧世界之间的“裂变加速器” 。 不离日用行常内 , 直造先天未画前 。
一号工程 , 格局决定命运的确 , 作为新制造的一号工程 , 犀牛智造“三年不鸣 , 一鸣惊人”是有点楚庄王励志的意思 , 但要传奇不息 , 事业不止 , 那还得格局决定命运 。
2017年 , 青岛红领也曾想做类似的事情 , 把自己在西装上的新制造拓展开来 , 应用到更宽广的服装领域 , 变身提供解决方案的平台 。 为什么没有做成?因为格局不配 , 白白受累 。
其实 , 青岛红领已经把男式西装做入化境 。 不同布料、色配、领口、袖口、扣子设计、裁剪缝纫 , 各种套路摸得门清 , 怎么高效率低成本 , 胸有成竹 , 由此设计出一套智能化生产流水线 。
但它只有西装方面的经验 , 缺乏其他男式服装、女式时装的知识 , 更没有它们详细的制造工艺数据 , 结果智能系统难产 , “赋能”的想法落空 , 红领只能做西装制造商 , 而不是新制造的平台方 。
其次 , 传统服装业更是“期货”霸盘 。 浙江大型成衣厂的小黄告诉小郝子:不是不想做出新东西 , 只是思想飞出很远 , 但身体还在拧巴 。
10年间 , 起订数从上万件下降到千件 , 旧制造在体系上缝缝补补 , 从标准化、工业化走向数字化 , 对市场趋势的反应从6个月以上变成现在的个把月 , 已经是竭尽全力 , 格局极限 。
无奈传统服装惯性太大 , 高额订货 , ODM , 依然是品牌打样、大进大出的标配 , 有利可图时 , 总有路径依赖 , 直到今年被疫情打击到无可奈何 , 服装业上半年销量直降20-30% , 制造商们才如梦初醒 。
在小黄看来 , 现在想从数字化走向数智化 , 传统服装制造业没人才、没思路 , 而阿里这几年又带走了大量行内高手 , 其中很多人有了互联网思维后 , 经验站住 , 技术站高 , 自然催生犀牛智造C位出道 。
此外 , 拼多多、京东在平台属性、数据、经验、技术、人才上还不足以如此深入制造环节 。 而阿里可以在集团内连横合纵 , 形成系统性优势 , 支撑新制造 。
两年前张勇提出阿里巴巴的商业操作系统 , 在互联网公司圈带火了“操作系统”这个词 。 但这些跟随的公司没意识到 , 集中商业能力 , 形成操作系统 , 本身就是一件有极高门槛的事 。
比如 , 参观智造厂流水线 , 会发现:它每块面料都有自己的“身份ID” , 进厂、裁剪、缝制、出厂可全链路跟随;同一工位制作不同批次产品 , 如何排位、生产排期、吊挂路线 , 都由AI机器来做决策 。 清点物料、确认排期都是秒级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