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来了!马云提的“新制造”亮相,先从3万亿元的服装业“开刀”


阿里巴巴|来了!马云提的“新制造”亮相,先从3万亿元的服装业“开刀”
文章图片
阿里巴巴|来了!马云提的“新制造”亮相,先从3万亿元的服装业“开刀”
文章图片

答案终于揭晓 。
9月16日下午 , 神秘邀请函的“你画我猜”结束 , 阿里向媒体发布“大事件”:不是收购途牛 , 不是联合蒙牛 , 而是秀出一只憨憨“绣花”的犀牛“迅犀” 。
9月17日 , 世界经济论坛评选“第四次工业革命领导者” , “犀牛智造”成为全球仅有的54家“灯塔工厂”之一 , 也是独一家跨界上榜的科技公司 。
之前 , 这个名叫“犀牛智造”的平台保密运作3年 , 是要憋出“新制造”的样板间 。
目前 , 它主打生产服装的智能工厂:1、100件起做 , 远胜传统厂上千件起订 , 按需生产 , 效能提高N倍;2、生产线全面数(据)智(能)化 , 人工少 , 差错少 , 更高质量 , 更低成本;3、柔性生产 , 快速交付 , 堪比Zara 。
这次 , 阿里的“五新”拼图 , 终于完整了 。
2016年10月的云栖大会上 , 马云提出“新零售、新金融、新技术、新制造、新能源”战略 , 对此 , 娃哈哈的宗庆后 , 格力的董明珠 , TCL李东生带头“柠檬” , 各种不屑 。
结果 , 没用多久 , 新零售被淘宝、天猫、盒马撑起 , 新金融被蚂蚁搞定 , 新技术、新能源由阿里云负责 , 各种成绩层出不穷 , 几位大佬就被叭叭打脸 。 但唯有“新制造”一直缺乏落地担当 。
其实 , 早在8年前 , 新制造就有理论基础 。 那时阿里巴巴首席战略官曾鸣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文《C2B:互联网时代的新商业模式》 , 将C2B(Customer-to-Business , 消费者到企业“按需定制”)新制造介绍进国内 。
它基于消费者需求数据生产 , 既兼顾个性化需求 , 也保持工业化大制造的效率 , 那是1913年福特汽车流水线诞生后 , 对标准化大生产的再造 , 它不是旧制造的延伸 , 而是全新的物种 。
2012年到2019年 , C2B的概念不时就风生水起 , 也发展出C2M(Customer-to-Manufacturer , 消费者直连制造)等概念 。
只可惜 , 制造业受制于技术基础薄弱 , 缺人才 , 缺思路 , 只有尚品宅配(家俱软装)、青岛红领(男式西装)等少数几家跑通模式 , 登上台面 。 这让新制造的实践备受大众质疑 , 和当年的大数据、云计算一样一样的 。
没错 , 被误解是创新者的宿命 。 只有做出成绩了 , 全世界才能和颜悦色 。 所以 , 新制造的落地 , 只能靠阿里自己 , 不光有概念的全网喧嚣 , 还要有操作的硬核绝招 。
由此 , 奶谁谁能赢 , 干啥啥能行 , 才是“新制造”该有的样子 。
新制造 , 从服装开始方向做对 , 才能事半功倍 。
2016-2017年 , 阿里开始对犀牛智造做顶层设计(与盒马新零售类似) , 当时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参与其中 , 对试点的行业提出3个要求:1、产业足够大;2、产业链长 , 上下游复杂 , 痛点多;3、阿里足够有优势 。
这样 , 集中优势兵力 , 切入一个产业 , 单点突破 , 做深做透 , 再横向拓展 , 就容易打出新制造标杆 。
于是 , 2017年犀牛智造启动 , 淘宝天猫总裁蒋凡负责 , 将淘系最庞大的服装品类作为标的 , 针对性地进行供给侧变革 。
毕竟 , 那时服装业规模开始见顶 , 增长率下滑 , 产能过剩 , 增量市场走向存量市场 , 竞争势必更加激烈 , 冗长的产业链里 , 五金、拉链、布料等原材料成本高企 , 供给时好时坏 , 库存积压居高不下……
这个3万亿元的大市场 , 各种痛点、难点不缺 , 也是技术渗透、解构重构的机会所在 。
更重要的是 , 服装始终是淘系的支柱产业 , 各种消费数据不缺 , 用户画像不乏 , 需求动向有非常明确的把握、预测 , C2B那些不能实现的丧 , 都有望被新方法拯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