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零零后》:献给中国家长的影像家书
光明日报:《零零后》:献给中国家长的影像家书。 本文原始标题为:献给中国家长的影像家书
纪录片《零零后》是由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研究中心张同道教授团队制作的一部纪录新生代成长故事的诚心之作 。 该片不仅聚焦“零零后”新生代的成长 , 而且以纪录片的方式反映和折射出极具深意的当代中国教育命题 。
像《零零后》这样 , 历经时间之长、拍摄时间之久 , 在国内外实属罕见 。 正是这种持久的热心与不懈的耐心和高度的创作激情 , 为我们讲述了一个“零零后”孩子成长的真实生动的故事 。
主人公“孩子王”池亦洋从小就是一个调皮、不服大人管教的孩子 。 由于叛逆个性 , 可以看到他在幼儿园期间不断欺负其他小朋友 , 同时也常处在被大家冷落、边缘化的困境 。 难能可贵的是 , 池亦洋的家长和老师并没有放弃 , 在不断的引导和教育下 , 让他在历经艰难甚至痛苦的遭遇中 , 找到了他的最爱——橄榄球 , 也因此走上了职业橄榄球的学习之路 。 而另外一位主人公就是“小公主”柔柔 , 她从一个被其他小朋友排斥欺负、总是不停在哭的小女孩 , 成长为一个有个性、有追求、亭亭玉立、敢于挑战自我、受欢迎的阳光女生 , 这种“大翻转”式的表达 , 让我们看到了“零零后”女生成长的一个典范 。
可以说 , 通过对两位鲜活中国男孩、女孩的记录 , 为观众生动地展现出新时代中国孩子的真实成长历程 。 《零零后》不仅给我们呈现了一群孩子从幼儿到青年的成长记录 , 更以他们的成长故事带给我们深刻的、关于当代中国教育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教育的诸多思考 。
无论是池亦洋还是柔柔 , 这两位个性极其突出的孩子 , 都呈现出社会化进程中的艰难与苦恼 。 面对他们的困难与苦恼 , 幼儿园老师们在个性化和社会化之间 , 找到了针对性的、平衡的方法和手段 , 而这恰恰就是当代中国教育最为匮乏和缺失 , 也极其珍贵的所在 。
纪录片《零零后》之所以引人入胜 , 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较大的时间跨度 。 该片从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12年全面呈现了“零零后”一代完整的、真实的成长历程和人生景观 , 这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张力 。
《零零后》不仅有真实的记录 , 更充满了各种戏剧性 。 比如柔柔以奥黛丽·赫本为偶像 , 希望成为一位小公主 , 而这一个梦想在她成长的影像中不断显现 , 这个进程本身充满了各种戏剧性 。 更有趣的是 , “孩子王”池亦洋 , 最有成就感的一刻 , 通常是在幼儿园带领他“虾兵蟹将”的小朋友们列队高唱国歌的场景 , 这个过程展现出了他当“英雄”和“领袖”的成就感;极富戏剧性的是 , 10年之后的池亦洋又一次列队——在国际橄榄球比赛的舞台上 , 昂着头 , 向着国旗高唱国歌 , 这一幕跟12年前的景象几乎相同 。
光明日报:《零零后》:献给中国家长的影像家书。 该片正是挖掘和重构了这个戏剧性的场景 , 将真实的影像记录和这种没有加工的戏剧性结合在一起 , 形成了一种由真实时间跨度和戏剧性场景所结合的、富于想象的审美空间 。
纪录片《零零后》给我们呈现了2006年以来“零零后”孩子成长的一个生动、形象的记录和样本 , 12年持之以恒的付出本身 , 用深思和深情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不可替代的历史性影像 , 这种影像将以它独特的价值 , 给我们留下长远的回味 。
- #老顺玩军事#现在想回归祖国做贡献?,当年将北斗机密献给美国的清华女学霸
- 光明日报微信公号:“中国人出去”?一线执法需要对涉外因素“脱敏”
- 『光明日报』人工智能助新基建数字化转型
- 光明日报■非接触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升级
- #关系#以“稳劳动关系”助力稳就业
- 光明网:湖北农产品重回各地百姓餐桌
- 光明网:助力保供稳价,更多进口猪肉来了
- 【光明日报】楚河汉街开放 活力日渐归来
- 【光明日报】武汉有序恢复正常医疗秩序
- 光明日报:让多彩动画陪伴孩子宅家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