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非接触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升级


光明日报■非接触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升级
本文插图
搭载人工智能3D视觉模组的机器人活跃在抗击疫情一线 。 光明图片
【科技观察】
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 科学技术是这场战争最有力的武器 。 科技不仅能帮助我们战胜疫情 , 而且还有可能催生新的经济模式、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
在抗击疫情期间 , 非接触式服务的加速升级就是一例 。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性极强 , 所以只能通过强有力的阻隔措施来应对 。 而传统的工作和服务都是直接的、面对面的 , 非常不利于阻隔病毒的传播 。 于是 , 在线办公、网上教学、VR逛展等远程在线服务迅速普及 。 在被称为创新之都的深圳 , 我们还看到各种一线非接触式服务的新举措: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 , 送餐机器人负责给各个房间的客人送饭送药 , 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在福田区的街道上 , 智能环卫机器人全天候的保洁 , 既减少了病毒停留存活的时间 , 又降低了环卫工人感染的风险;在高速检查站 , 警用巡视机器人可执行动态体温检测 , 精准人脸识别 , AI语音交互 , 远程喊话等多种任务 。
不管是VR逛展或看房能够带来多么真实的体验 , 还是各式机器人灵活强大的功能 , 非接触式服务的兴起依靠的是人工智能3D感知这一非接触式光学测量技术的支撑 。
一直以来 , 3D传感器被视为机器的“智慧之眼” 。 3D感知技术是视觉感知技术的关键所在 , 能够识别空间每个点位的三维坐标信息、得到高精度的空间3D数据、复原完整的三维世界并实现各种智能的三维定位 , 推动着人机交互、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的发展 。
例如VR看房或逛展 , 其实现的关键是高精度的空间深度三维信息 , 传统的做法在人工测量或平面拍照之后辅以复杂的建模、贴图工序 , 一套150平方米的房子渲染输出立体图像需要4天时间 。 而配置了3D感知技术之后 , 3D摄像头在25分钟左右即可完成全屋实时扫描并直接上传数据至云端高效处理 , 快速生成和实体场景同等比例大小的VR场景 , 工作人员通过平板或笔记本电脑即可自主操作 。
再说机器人 。 高精度、小误差的3D视觉 , 是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实现“无触式”的关键 。 在此次疫情阻击战中大显身手的机器人就是靠搭载3D摄像头 , 从而拥有完善先进的3D视觉系统——在立体空间识别上区别于2D平面避障和多线激光雷达的远距离识别 , 真正实现了自主导航、灵活避障 。
新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沃土的培育 。 2014年 , 海归创客黄源浩的3D传感团队获评当年深圳“孔雀计划”团队第一名 。 2015年 , 黄源浩创办的奥比中光打破国外三巨头的垄断 , 成功实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消费级3D传感器的量产 。 这几年 , 奥比中光一直在对机器人3D视觉方案进行技术迭代和模组优化 。 正是因为这些技术和实战的积累 , 国产服务机器人才能够第一时间加入战疫 。
手握人工智能3D视觉技术这把金钥匙 , 黄源浩一直在寻找他要打开的产业之门 。 2017年 , 奥比中光与蚂蚁金服共同推出3D刷脸支付设备 , 其3D摄像头能够建立毫米级的高精度3D人脸模型 , 并结合算法与硬件对目标进行精确的人脸比对和活体检测 , 人脸识别的误识率仅为百万分之一 , 可有效避免各种伪装攻击所带来的金融支付风险 。
新冠肺炎疫情带动了服务行业的非接触式升级 , 而看看最近有多少企业绞尽脑汁让员工返程复工、又费尽心思避免工人上班后聚集感染 , 就不能不想象无人工厂也将成为新的潮流 。 为此奥比中光也已有所准备 , 其自主研发的工业视觉AIoT解决方案和Tube Qualify弯管检测系统均采用“非接触式”三维光学测量技术 , 通过多个高帧频、高分辨率的工业级3D摄像头 , 能够捕捉复杂管件的精准三维数据 , 并快速重建出三维模型 , 不仅精度高 , 而且速度快 , 可有效解决工业视觉大数据采集难、弯管检测机器调试难等痛点 , 提升行业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