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粮库长啥样?粮食怎样储存?探访“大国粮仓”( 二 )


粮仓为啥这么凉爽?据介绍 , 粮食长期处于低温的环境下 , 可以有效延缓品质“衰老” , 确保储粮绿色新鲜 。 实现低温 , 背后的技术不简单 。 “我们现在主要采用电子测温、机械通风、内环流控温等科学储粮技术 , 并结合日常粮情检查 , 来确保储粮安全 。 ”李长亮说 。
电子测温技术就像保管员的眼睛 , 对粮情的把握主要就是通过温度来实现的 。 在粮仓内部 , 分布着300多个测温点 , 保管员可通过粮温的变化判断粮情是否稳定 。 面对这一库6000多吨粮食 , 李长亮心中有数:“目前仓温25.5度 , 最高粮温25度 , 最低粮温4.7摄氏度 , 平均粮温15摄氏度 。 粮情稳定、储存安全 。 ”
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 , 主要是利用冬季冷空气带来的低温进行通风蓄冷 , 在夏季高温期间进行仓内环流 , 从而保证仓温达到较低水平 。 一般全年整仓平均粮温在20摄氏度以下 , 实现准低温储粮 。
控温储存之外 , 粮情实时监测也不容马虎 。 这里头同样暗藏不少“黑科技” 。 在任何一座仓库 , 每一粒粮食的状态怎么样?库区智能化集成控制平台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
原来 , 每个仓内都装有全方位监控系统 , 高清摄像头可将仓内图像放大至23倍 。 拉近再拉近 , 随着工作人员的演示 , 一颗颗饱满的玉米粒、小麦粒跃然“屏”上 。
“通过远程实时监控 , 可以24小时查看粮库仓内、仓外实况 , 同时借助大数据分析、对比 , 可对粮情变化趋势进行智能预测和预警 , 真正实现粮食‘看得见、管得住’ , 实现科技储粮、绿色储粮 。 ”工作人员介绍 。
据了解 , 目前 , 中储粮粮仓科技储粮覆盖率已达到98%以上 , 质量达标率、宜存率稳定在95%以上 , 可确保储存的粮食绿色、保鲜、营养 。
常储常新
——“购、存、调、销” , 防“谷贱伤农”“米贵伤民”;库存消费比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18%
都说储粮难 , 就难在粮食是生命体 。 很多人好奇 , 存储一段时间后的粮食如何处理?
这就涉及到轮换 。 据了解 , 中储粮已经建立比较稳定的轮换机制 , 即每年都将接近或达到储存期限的粮食销出 , 同时购入符合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 , 通过这种常年购销轮换 , 保证粮食常储常新 。
中央储备粮北京顺义直属库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 , 一般小麦轮换周期4-5年 , 玉米是2-3年 , 储备油是1-2年 。 按照上级下达的中央储备粮轮换计划 , 每年轮换的储备占库存总规模的20%到30% 。
或许有人疑问 , “陈”粮品质能行吗?
实际上 , 中国每年生产的粮食并非当年就全部消化掉的 , 相当一部分要进入储存环节 , 然后被加工再投放终端市场 。 有些粮食品种 , 比如小麦有后熟期 , 刚收获的新粮并不特别适合加工 。 保管良好的小麦储藏一段时间后 , 加工品质和食用品质反而更好 。
在中央储备粮北京顺义直属库有限公司 , 能听到许多员工讲起这样的往事 。 2008年北京奥运会 , 会上所需的面粉原料就是由该公司保障供应 , 再到指定面粉厂加工的 。
“确保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 , 确保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 。 ”在中央储备粮北京顺义直属库有限公司生产区内 , 红色的字牌十分醒目 。 这对守粮人来说 , 是责任 , 也是使命 。
“丰则贵籴 , 歉则贱粜” 。 近年来 , 中国充分发挥储备粮的宏观调控职能 , 一方面启动最低收购价收购 , 防止“谷贱伤农”;另一方面 , 通过拍卖政策性粮食和投放储备轮换粮 , 源源不断向市场投放粮食 , 防止“米贵伤民” 。 “购、存、调、销” , 中储粮就在这“四字诀”中守护14亿人的饭碗 。
中央储备粮北京顺义直属库有限公司只是大大小小“粮仓”中的一个 。 从海拔最高的拉萨直属库 , 到最西边的喀什直属库、最北侧的嫩江直属库、最东头的舟山直属库、最南端的三亚直属库 , 目前 , 中储粮在全国各地布局980多个直属库和分库 , 与部分其他企业运营的地方粮库一起 , 构筑起一个庞大的粮食调控网络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