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天才少年”创业20年,死磕PDF一项业务,如今身家近85亿!( 二 )


“小而美”是福昕软件的特色标签——公司十几年来专注PDF电子文档软件产品及服务 , 如今福昕软件已成为全球第二大PDF技术解决方案开发商和供应商 , 在全球直接用户已超过5.6亿 。
微软、谷歌、亚马逊、英特尔、戴尔、康菲石油、培生集团、纳斯达克、中国移动、中建、中铁建、联想等等一众国际巨头都是福昕软件的客户 。
从福昕软件的名字“Foxit”来看 , 这似乎是一个海外企业 , 但事实是ta是一家地地道道的本土企业 , 值得一提的是 , 公司90%以上的主要收入也来源于北美市场和欧洲市场 。
如果硬说ta与国外的联系 , 那么只能说ta的创始人熊雨前是一个少壮派海归 。
说起熊雨前的个人经历 , 颇具传奇色彩 。
出生于1970年的熊雨前不愧为“天才少年” , 3岁就认识了一千多字 , 15岁考入中科大 , 曾在天文台工作 , 后去硅谷深造4年 , 31岁创办福昕软件...

科技圈里有着太多出身于大学少年班的神童 , 他们的成功故事也早已耳熟能详:比如百度前总裁张亚勤、阿里巴巴的李俊凌、谷歌中国创始人郭去疾、橙天娱乐CEO陈晓薇、WebExInc.的李逊等 , 他们都来自大名鼎鼎的中科大少年班 。
在这些日后大放异彩的校友中 , 熊雨前或许并不是最突出的 , 但他绝对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
1970年 , 熊雨前出生在江西 。 因为父母都是老师 , 所以熊雨前自小学到的东西就比同龄人多 。
熊雨前与计算机的缘分始于1985年 。
当时熊雨前正读高二 , 此前成绩优异的他已经连跳两级 , 是邻里和校方公认的小神童 。
在得知可以提前参考高考后 , 熊雨前经过2个月的突击复习参加了当年的高考 , 并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中科大少年班 。 那一年 , 他才刚满15岁 。
大学挑专业的时候 , 他挑了一个当时并不热门的专业——计算机 。
对于当初的决定 , 熊雨前解释说 , 自己一次偶然的机会见到BASIC语言的编程书 , 对编程怀有浓厚的兴趣 , 一直念念不忘 。 恰恰是出于兴趣的这个决定 , 改变了熊雨前的一生 。
自此 , 熊雨前就与计算机结下了不解之缘 。
毕业后 , 许多同学选择出国 , 而熊雨前选择了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现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从事天文软件的研究与开发 。
手捧“铁饭碗”的熊雨前 , 心里仍然惦记着自己的爱好 。 他在天文台的计算中心负责天文望远镜数据处理的过程一直从未间断过对计算机前沿技术的研究和学习 。

1994年 , 互联网和软件业蓬勃发展 , 熊雨前看到了希望 。 他当时就有一个想法 , 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研制出来有自主品牌、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 。
刚好 , 当时美国硅谷的一家软件公司向他发来邀请 。 于是 , 他毅然从天文台辞职 , 开始了海外深造之路 。
对于软件的喜爱 , 吸引着他到美国“硅谷”去学习深造 , 并曾担任Bexcom Pte.Ltd.技术总监一职 。
硅谷的4年“深造” , 给熊雨前的最大体会就是:软件开发中国人自己也可以做 , 不需要多少经验 , 只要智力够就可以 。
有了在软件行业的扎实积累 , 2001年 , 31岁的熊雨前熊雨前回国后在福州创建了福昕软件 , 并选择将PDF阅读器作为公司的主攻方向 。
“福”即福州 , 又寓意着福气、幸福 , “昕”代表黎明 , 取新兴事物蓬勃发展之意 , 也是他女儿的名字 。
创业初期 , 福昕软件并没有走向一条康庄大道 , 而是在泥泞小路上摸爬滚打 。 由于一直没有找到方向 , 公司主要承接一些做终端仿真的小产品 , 利润微薄 , 甚至一度出现亏损 。
2003年 , 福昕遇到了最大的困难 , 公司的月销售额下滑到2000美元 。 熊雨前这才转变思想 , 介入开发PDF技术解决方案 。
当时 , 全球PDF市场的份额 , 几乎由Adobe一家垄断 , 熊雨前用了一年时间 , 带着研发团队研发了核心技术产品——PDF阅读器 。 自此 , 福昕软件的发展走上了一个分水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