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寅初|计划生育的提出者,被迫辞去北大校长,却成一胎化的罪魁祸首?


马寅初|计划生育的提出者,被迫辞去北大校长,却成一胎化的罪魁祸首?
文章图片
马寅初|计划生育的提出者,被迫辞去北大校长,却成一胎化的罪魁祸首?
文章图片
马寅初|计划生育的提出者,被迫辞去北大校长,却成一胎化的罪魁祸首?
文章图片
文丨麻辣读史(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人所有 ,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在1953年中国进行一次人口普查 , 当时的数据显示中国的人口增长率是2% , 但是这次的调查结果其实掺了很大的水分 。 这次人口普查是采用抽样调查的 , 直接用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得到人口增长率 , 当时中国区域发展极度不平衡 , 不少地区医疗设施落后 , 这样的抽样调查法并不能反映真实的人口情况 。
当时的人口学家马寅初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数据 , 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调查 , 最终发现中国的人口增长率远高于2% , 部分地区甚至达到了3% 。 按照发展中国家的增长模式来看 , 人口增长率大部分维持在2%左右 , 因此这数据是很吓人的 。 如果不加以控制 , 中国的人口压力会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 。 于是在1955年的人大会议上 , 马寅初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希望能够通过国家干预来计划生育 。
在马寅初的著作《新人口论》中他提到人口增多的危害 , 主要有 , 劳动力过于充足会阻碍机械化、自动化的发展 , 导致劳动生产效率低下;人口过多会导致消费多、积累少、不能更好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技术研究;会导致粮食供应不足 ,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减少 , 间接对工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 同时他还提出了几点建议 , 提倡节育、晚婚;实行计划生育 , 普遍宣传避孕、切忌人工流产等 。
然而这在当时却引起了剧烈的反响 , 一大批学者对马寅初进行了攻击和批判 , 主要还是在围绕人口到底是负担还是财富的问题上 。 大部分学者认为 , 人口是财富 。 他们提出人口多能为国内提供一个发展生产所必须的广阔的市场 。
目前虽然我国的底子穷、生产水平低 , 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增产都存在一定的难度 , 还不能充分满足需要 , 当只要对生产力采取积极促进的作用 , 加速社会生产的发展 , 再加上我国资源丰富、自然条件良好 , 一定能把人口多的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 。 在社会的一边倒舆论攻势下 , 马寅初被迫辞去了北大校长的位置 , 闲赋在家 , 专心搞学术研究 。
进入60年代后 , 由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 中国进入新中国建立后第二次人口出生高峰期 。 从1962年到1972年 , 中国年平均中国年平均出生人口2669万 , 累计出生了3亿 , 1969年中国人口突破了8亿 。
从60年代开始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逐渐显露出来 。 从70年代初开始 , 中国政府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口增长过快对经济、社会发展不利 , 决定在全国城乡大力推行计划生育 , 并将人口发展计划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 其实就是控制人口的先机已经失去了 , 现如今只能下一剂猛药 , 于是就有了计划生育 , 也就是“一胎化” 。
“一胎化”也就是独生子女政策 , 这个政策在短时间内控制了中国人口的增长过快的问题 , 但是这其中带来的问题也很严峻 , 人口老龄化加速 , 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 削弱了优生 , 不利于提高人口素质等一系列的问题 。 导致中国的人口政策再次改变 , 独生子女的时代虽然过去了 , 但中国的人口问题依旧存在 。
【马寅初|计划生育的提出者,被迫辞去北大校长,却成一胎化的罪魁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