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社|其实,背后是两大势力的利益角逐,戊戌变法看似是想改变中国

19世纪下半叶 , 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阶段 。
这个时期 ,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 并开始向垄断阶段过渡 。 美、德、英、法等早已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位居世界前列 , 而原本相对落后的俄国、日本 , 在发展了资本主义之后 , 也迅速强大起来 。 在这种局势下 , 变革旧的制度和旧的生产力 , 发展资本主义 , 已经成为当时的一种世界潮流 。
也因此 , 光绪极力推动的维新运动 , 但结果只有短短百日就夭折了 。 后人在惋惜的同时 , 更多的则是分析其“短寿”的原因 。
江山社|其实,背后是两大势力的利益角逐,戊戌变法看似是想改变中国
文章图片
都知道 , 光绪登基后的13年才开始亲政 , 11年后又被囚禁 , 慈禧太后再次“训政” 。 即使在光绪亲政的12年间 , 都必须隔日向慈禧汇报工作 , 听她的指示 。 如果遇上重大事件 , 光绪还要随时向慈禧“请旨” 。 当时 , 慈禧太后表面上看似是退居幕后 , 可实际上却是通过“请旨”一直压制着光绪 。
与此同时 , 慈禧还通过光绪的皇后隆裕皇后 , 也就是她的侄女以及亲信太监李莲英等人 , 时刻监视光绪的言行 。 所以 , 单看这一点 , 光绪就不具备推翻“旧制度”的实力 。 因为 , 他是只徒有“皇帝”的虚名 , 任何事情都受到了慈禧太后的极大限制 。
难道光绪没有察觉到自身力量的单薄吗?
答案是:有的 。
江山社|其实,背后是两大势力的利益角逐,戊戌变法看似是想改变中国
文章图片
先来看看当时的大环境 。
光绪亲政后的第8年 , 甲午战争爆发 ,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开始发动海外侵略战争 。 当时 , 清军在朝鲜平壤、黄海战役中均大败 。 最终的结果就是: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近岛屿给了日本 , 并要拿出白银二万万两 , 相当于清政府三年的财政收入 。
面对甲午战争 , 光绪为何是主战派?
光绪十年 , 中法战争爆发 , 促成了海军衙门的成立 。 当时 , 北洋水师有军舰20余艘 , 主力舰从德国购进 , 在四支水师中实力最强 , 在亚洲排名更是“第一” 。 同样 ,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也建立起了一支舰队 。 由此 , 从另一个侧面 , 反映出了光绪过于“自信” 。
【江山社|其实,背后是两大势力的利益角逐,戊戌变法看似是想改变中国】然而 , 战争的失败以及后续的割地赔款 , 让此事件迅速发酵升级 。 最终 , 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影响下 , 以及日本崛起的现实案例 , 使得光绪认定:只有变法 , 才是扭转晚清局面的唯一法宝 。 于是 , 光绪与慈禧太后的关系就变得非常紧张了 。
江山社|其实,背后是两大势力的利益角逐,戊戌变法看似是想改变中国
文章图片
其实 , 表面上的权力博弈 , 虽反映出了光绪对“皇权”的执着 , 但可惜他遇上了一位权欲极强的“霸主” 。 因为 , 光绪力推维新运动 , 未尝没有想通过这次运动彻底“掌权” 。
当时 , 光绪授予康有为“专折奏事”权 , 就是想避开慈禧太后及其势力 。 但是 , 光绪可能忘了 , 这场“自上而下”的运动看似有民意支持 , 却更多的是“从众” 。 因为 , 当时的中国人连“自由民主”都不知是什么 , 怎么会发自内心支持此次政变呢?
除此 , 在光绪亲政后 , 他也明白了一件事:慈禧太后根本不会真正放权给他 , 而自己单打独斗却很难成事 。 所以 , 维新运动让光绪看到了希望 , 认为自己有了“强有力”的力量支撑 。 另外 , 光绪虽然和慈禧太后斗了这么多年 , 但他依旧不知“推翻旧政权”的根本:除了“人心所向”还得依靠“武力” 。
有人分析 , 为何维新运动早夭 , 是因为有人告密 。 可是 , 分析背后的原因 , 可以得出的结论则是:当时的慈禧太后实力以及反对变法者的力量是无法撼动的 。 要知道 , 权力和利益永远都是被“重视”的 , 得不到武装力量的支持 , 光绪拿什么和慈禧太后抗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