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BQ的三土兄|只因当年一场血战,埋下2000战友,老兵弥留之际频喊“伍佑”

2007年3月 , 乍暖还寒的初春时节 , 曾在淮安市原洪泽县长期工作过的离休干部杨明生同志病情加重 , 再次住进了医院 。 在最后弥留之际 , 这位老战士用尽最后的力气 , 不停地低声喊着“伍佑……伍佑……”熟悉他的人都知道 , “伍佑”并不是子女或亲朋的名字 , 而是邻近的盐城地区的一个小镇 , 是他60年前亲身经历的一次战斗所发生的地方 。 人们不禁要问 , 那到底是一场怎样的战斗 , 会给杨老留下刻骨铭心的终身记忆?
QBQ的三土兄|只因当年一场血战,埋下2000战友,老兵弥留之际频喊“伍佑”
文章图片
杨明生同志在解放初的留影
杨明生1930年10月出生在盐阜区涟东县牌坊乡牌坊村(现属淮安市涟水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 因从小受到哥哥杨孟生和堂兄杨瑞庭(均为共产党员)的影响 , 他早在1942年就加入了儿童团 , 一边放猪 , 一边帮着大人送信、放哨 。 1945年6月 , 不满15岁的杨明生经杨瑞庭介绍 , 参加了新四军涟东县警卫连 , 不久就参加了讨伐响水口徐继泰伪军的战斗 。 不久抗战胜利 , 因为年龄小 , 杨明生一度回到地方 , 继续从事革命工作 。 1946年6月底 , 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面内战 , 杨明生主动要求再次参军 , 加入属于解放军华东军区的涟东县地方总队 。 不久后 , 总队整体编入一直坚持在苏中、苏北敌后作战的华东野战军第12纵队 , 杨明生成为34旅102团34旅第102团2营机炮连2排战士 , 因表现突出 , 次年就光荣火线入党 , 并当上了班长 。
QBQ的三土兄|只因当年一场血战,埋下2000战友,老兵弥留之际频喊“伍佑”
文章图片
盐城在1990年兴建的盐南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
1947年秋天 , 我军在南线转入战略进攻 。 为打破国民党军在长江北岸的防御 , 11月30日 , 华野11纵、12纵主动发起李堡战斗 , 攻克海安县城以东的李堡、栟茶等70多个据点 , 消灭国民党军1个团及保安团共9000余人 。 这一仗果然打痛了国民党 , 蒋介石命令顾祝同急调整编第4、第21、第51师 , 共7个团1.3万余人 , 自南通地区向北追击我军 。 在对如皋、东台“清剿”未果后 , 又以5个团的兵力组成“追剿”纵队向盐城进发 。 华东军区华中指挥部在栗裕同志指挥下 , 决定由11纵31旅、32旅及12纵34旅和盐阜独立旅等地方部队 , 在(南)通(赣)榆公路两侧设下埋伏 , 计划由12纵一部进行阻击 , 同时11纵一部断其退路 , 其余部队埋伏在公路东侧 , 适时出击对敌行军纵队进行分割围歼 , 将其彻底吃掉 。 刚刚年满17岁、入党还不到半年的杨明生 , 跟随部队参加了这场后来被称为盐南战役的战斗 。
QBQ的三土兄|只因当年一场血战,埋下2000战友,老兵弥留之际频喊“伍佑”
文章图片
今日的伍佑已成为盐亭区的一部分 , 仍存少许古镇风貌 。
12月26日 , 国民党“追剿”纵队由大丰刘庄进至盐城以南伍佑、便仓一带 , 与我军前哨接触 , 战斗正式打响 。 但不久 , 我军两个纵队便相继发现 , 面前的这些敌人并不好对付 。 原来 , 这些国民党军队都是内战爆发前才重新整编完的 , 多是由军缩编为师 , 人员多、装备好 , 特别是老兵比例高 , 战斗经验丰富 , 又没有受过大的损失 , 士气比较旺盛 。 特别是整编第4师 , 是粤军的老底子 , 已经中央化 , 刚刚换装了部分美式装备;第51师原属东北军 , 全日械装备 , 战斗力虽不比第4师 , 但也不算弱 。 发现遇伏后 , 国民党军各部迅速展开 , 占据邻近村落 , 利用公路、河堤等抢修工事 , 固守待援 。 我军前赴后继 , 与敌激战四天四夜 , 一点一点将大团、便仓等地的敌人消灭 。
QBQ的三土兄|只因当年一场血战,埋下2000战友,老兵弥留之际频喊“伍佑”
文章图片
当时解放军常用的自制掷弹筒 , 称为“小炮”或“手炮” 。
杨明生所在的12纵34旅102团2营机炮连 , 参加了四天的全部战斗 。 由于当时天寒地冻 , 又连续雨雪 , 给养供应不上 , 机炮连在环绕伍佑镇的串场河边一处芦苇荡里临时设置的阵地上 , 忍受着寒冷和饥饿同敌人战斗 。 敌人隔着事先被破坏了的通榆公路与我军对峙 。 由于路基位置较高 , 敌人居高临下架设机枪 , 向我军扫射 , 火力十分猛烈 , 导致我军伤亡很大 。 战斗到第三天 , 杨明生所在的2排金万德排长也被击中头部负了重伤 。 上级传来命令 , 一定要设法摧毁敌人机枪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