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元勋|毛主席:对付美国只有一个办法( 二 )


于是 , 与1950年代形成对比 , 在1960年代次数有限的中美大使级会谈上 , 美国变成了议题设置的积极一方 。 在近乎每一次的会谈中 , 美国都主动向中国表明:美军在越南战场的举动 , 无意于对中国造成威胁 , 并谋求中国协助美国解决越南问题 。 甚至在1966年3月的第129次会谈中 , 美方大使格罗诺斯基在发言中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 , 这是中美大使级会谈以来美方第一次使用这一特定词语 。
然而 , 从1950年代中后期起高举“世界革命”旗帜的新中国 , 对美国的“主动示好” , 选择了“果断拒绝” , 即:一方面表明“中国不会干涉他国内政”的立场;另一方面谴责美军在越南的举动是侵略行径 , 要求美军尽早撤出 。 在约翰逊政府时期 , 自1964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后 , 关于核裁军的问题 , 成为中美大使级会谈的另一个主题 , 同样是陷入僵局 , 无所进展 。
随着1966年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开始 , 中美大使级会谈受到影响 , 逐步降温 , 美方的态度随之后退 。 在1967年3月举行第133次会议之后 , 仅在1968年1月、1970年1月、1970年2月分别举行了最后的3次会议 。 值得一提的是 , 在那个近乎隔绝和充满敌意的年代 , 作为两国进行官方接触的唯一渠道 , 即使中美大使级会谈时断时续 , 也没有解决中美双方实质性问题 , 但是 , 在长达15年的时间里 , 有了大使级会谈的渠道 , 有助于中美双方互相探视、了解彼此的政策意图 , 对避免误判和缓和两国间的紧张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此外 , 有了中美大使级会谈的渠道 , 毛泽东虽不奢望两国之间的对抗隔绝能够在一夜之间消除 , 但至少有理由相信中美对抗隔绝的状态不会永远持续下去 。 此外 , 毛泽东认为 , 如果新中国经过数个五年计划 , 经济发展起来了 , 对于资本主义的美国来讲 , 人口众多市场广阔的新中国自然会比地狭人少的台湾更有吸引力 , 由此 , 毛泽东从1950年代中期起多次对中美建交做出过乐观的战略预见 , 尽管在1960年代初在认识上有所反复 , 但是 , 当中美接近的时机在1960年代末期切切实实出现时 , 他没有让时机错过 , 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