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元勋|毛主席:对付美国只有一个办法


开国元勋|毛主席:对付美国只有一个办法
文章图片
开国元勋|毛主席:对付美国只有一个办法
从1950年代中期开始到1969年代后期 , 可以概括为中美“隔绝”时期 。 在这一时期 , 美国对华政策由“遏制孤立”向“遏制而不孤立”逐步过渡 。 在高级领导人层面 , 两国处于隔绝状态 , 但是 , 低层次的中美大使级会谈 , 尽管时断时续 , 但在整体上讲 , 起到了信息沟通、缓解紧张的“减震器”作用 。 因为美国在会谈中一再回避解决关键的台湾问题 , 毛泽东在1958年9月起对中美大使级会谈定下“一揽子解决”原则 , 1960年代初确定“谈而不速 , 谈而不破”的对美方针 , 等待中美接近的真正时机 。
1954年9月 , 第一次台海危机爆发 , 中美之间再次剑拔弩张 。 为避免信息不畅 , 彼此误判 , 而再度开战 , 中美双方都有意通过谈判的方式 , 缓解台湾地区的紧张形势 。 在英国、印度等国的斡旋下 , 1955年8月中美开始了大使级会谈 。 在第一次会谈中 , 双方达成了议程的协议:一是遣返双方侨民问题;二是双方有所争执的其他问题 。 从8月2日到9月10日 , 经过14次会谈 , 双方达成遣返平民的协议 。
【开国元勋|毛主席:对付美国只有一个办法】9月中旬 , 会谈进入第二项议程 。 因为当政的艾森豪威尔政府坚持僵硬的“遏制孤立”对华政策 , 进行大使级会谈的主要目的是“把中国钉在谈判桌上 , 以稳定台湾海峡的局势” ,所以美国代表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美国记者来华访问、讨论禁运协议、对文化交流和人民往来的协议、司法协议等全部议题 , 导致会议陷入僵局并在1957年底后一度中断 。
1958年夏 , 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 , 毛泽东把“炮击”作为套在美国头上的“绞索” , 作为对付“美国帝国主义”的一个手段 ,把美国重新拉回了大使级会谈中 。 此外 , 毛泽东在第2次台海危机期间 , 逐步判断出美国企图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 , 于是 , 从1958年9月起 , 新中国向美国申明了新的谈判原则:前一阶段单独提出的种种问题难以分别解决 , 今后确定“一揽子”解决问题的原则 , 即台湾问题不解决 , 其他问题都谈不上 。 但是 , 美国政府依旧不予配合 , 坚持以“中国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为进入实质性议题谈判的前提条件 , 这又与将台湾问题视为“内政问题”的中国政府立场相聚甚远 , 所以大使级会谈陷入了“你谈你的 , 我谈我的”的怪圈 , 僵局迟迟不能打破 , 长期处于原地踏步状态 。
对此 , 毛泽东的坚定立场是:在台湾问题上的不可调和的分歧获得解决以前 , 其他问题都不可能出现有意义的对话 。 新中国并不急于与美国接近 , 也不急于获得被视为“美国帝国主义操纵下的反华舞台”的联合国代表席位 。 由此 , 整个1960年代 , 中国的对美政策也没有变现出多少弹性 , 对于美国企图集中讨论其他问题的做法 , 中国一概予以拒绝 。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 , 这一时期新中国的外交工作重心更多是放在“两个中间地带”的工作上 , 特别是发展同广大亚非拉国家的关系 。 毛泽东认为 , 亚非拉是美国帝国主义的后方 , “后方造反了 , 帝国主义就孤立了” 。 中国对付美国的一个方法 , 就是“哪里有乱子 , 我们就支持” 。
在美国方面 , 中共政权将长期存在的现实 , 意味着1950年代杜鲁门政府、艾森豪威尔政府坚持的“遏制孤立”对华政策走到了尽头 。 1961年肯尼迪政府上台 , 开始准备对“遏制孤立”政策进行调整 , 因被刺身亡而未来得及实施 。 1964年 , 美国介入越南战争的程度加深 , 为了避免在越南重演“朝鲜战争”的一幕 , 约翰逊总统将“遏制孤立”政策调整为 “遏制而不孤立” , 即:试图通过放松贸易限制、进行信息人员交流 , 换取中国在越南问题上的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