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可自话|至今没找到答案!,什么叫“父为子隐”?孔子这句话被争议上千年
孔子说:"父为子隐 , 子为父隐 , 直在其中也 。 "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出自《论语·子路》 , 是孔子和叶公对话的内容 , 咱们先看原文: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 , 其父攘羊 , 而子证之 。 ”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 。 父为子隐 , 子为父隐 , 直在其中矣 。 ”
这句对话的难点在于“直”的解释 , 要完全深入剖析“直”比较麻烦 , 咱们也不是学者 , 也不需要钻研《论语》 , 所以就采用最容易理解的解释 , 把“直”理解成正直、公正 , 那么“直躬者”就是指正直的人 。
解决了这个问题 , 这句话就好理解了 , 大意是 , 叶公对孔子说:“我家乡那小伙子可正直了 , 他爹偷了一只羊 , 他转身就把亲爹告发了” 。 孔子说:“你可能对正直有什么误解 , 父子相互隐瞒对方的过错 , 这才叫正直” 。
文章图片
恶与直
若要说《论语》中具有争议的观点 , 这一段对话恐怕能顺利进入top10 , 自古至今无数学者对这句话进行过解释 , 各有各的道理 , 一种观点赞同孔子 , 认为父子相隐 , 是符合天理人情的 , 另一方则认为 , 父子相隐违反道德法律 。
我们可以发现 , 虽然观点对立 , 但对于“隐”的理解正反双方都是相同的——隐其恶 , 并且都认为 , 孔子把父子双方“隐其恶”这件事 , 视为“直” 。
文章图片
父子相隐
父子相隐的争论 , 根本在于情理之间 , 正方(认同孔子)是站在情的角度 , 也就是中国人最讲究的“父慈”和“子孝” , 孔子崇尚周礼 , 父慈子孝是符合周礼的 , 他自然认为 , 当父子犯了错 , 互相为对方隐瞒 , 是符合“礼”的 , 既然符合“礼” , 自然是“直”的 , 这当然没有任何问题 。
反方则站在理的角度 , 也就是法律的角度 , 在法制不健全的中国古代 , 经常会发生情大于法这样的事情 , 曹操割须代首 , 因为他是主公 , 所以犯了错可以酌情网开一面 。 但如果要坚定支持法律 , 曹老板的首级就应该砍下来了 。
文章图片
“慈孝”是天理人情 , 按孔子的观点 , 父子相隐是符合人性的、人类社会的常态 , 站在个人或家庭的角度来说 , 父子相隐 , 或亲亲相隐 , 显然有利于家庭和睦 , 人类最亲密的关系莫过于父母与子女 , 若子女不孝或父母不慈 , 都是缺乏人性的表现 , 因此有人说: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至亲骨肉都不在乎了 , 又怎么会爱其他人呢?
假如说父子相隐变成父子相告 , 最亲密的人之间互相告发 , 也许整个社会会变得更加难以治理 , 古代宫廷内亲父子、亲兄弟之间争夺皇位的戏码 , 不就是某种意义上的“父子相告”么?
因此 , 孔子所持有的“父子相隐”的观点 , 并不是希望人们对法律置若罔闻 , 而是不愿意看到“父子相告”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 以亲情来维系伦理和秩序 。
文章图片
情与法的争议
实际上 , 关于“父子相隐”的争论 , 在先秦时期非常就非常激烈 , 比如“孟子论舜”就坚定支持孔子的观点 , 而韩非子则是反对方 , 他在《五蠹》中也讲了儿子告发父子偷羊这个故事 , 最终父亲被杀 , 儿子也因为告发父亲被杀 , 这也是万万没想到 。
韩非子说 , (在这个故事中)父子的慈孝 , 恰恰是对君主的背叛 , 君臣之间的利害得失是不一样的 , 这个儿子一旦被杀 , 以后的坏人坏事就没有人敢告发了 , 这样的国家就不能富强 。
文章图片
这是一个悲剧 , 怎样避免呢?
故事中的君主 , 显然犯了一个错误 , 他既想维护法律——杀掉父亲 , 又想维护亲情——杀掉“不孝”的儿子 。
- 电视剧|萧美娘第一次被唐太宗强幸后,为何李世民激动的无可自拔?很简单
- 无言叹娱情|在位仅六年却被赞颂千年,至今无人指责批评,中国评价最高的皇帝
- x光|从古至今,5位在我国突然消失的人,至今未解
- 幽默清丹彤|称中国最后的穴居部落,曾有学校,我国唯一至今还住在洞里的村落
- 匈奴|史上叱咤风云的九个民族,其中八个都已消失,只剩一个保存至今
- 二小姐的育儿经|李旦继位后,翻遍皇宫都未找到尸体,武则天让儿媳离奇“失踪”
- 徐福|从古至今,5位在我国突然消失的人,至今未解
- 历史揭秘|越南为何至今无法翻身?我国撤军前带走一重要东西,再也不敢嚣张
- 人间蒸发|我国一位伟人突然人间蒸发,国家苦寻100年,下落至今是个谜
- 桔小橘|距今有1500多年历史,至今保持了一流寺庙格局,苏州被忽视的寺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