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驷读历史|什么意思?,“榜下捉婿”与“误把冯京当马凉”

【蔡驷读历史|什么意思?,“榜下捉婿”与“误把冯京当马凉”】“榜下捉婿”与“误把冯京当马凉” , 前者是一种婚姻文化 , 有趣;后者是日常生活中的谚语 , 鲜活 。 二者都与科举考试有关 , 均发生在宋代 。 在充满喜剧色彩的故事中 , 反映出人们对美与丑的爱与恨 。 科举制度从隋代到清末 , 前后达一千三百余年 , 既是学子们的快乐事 , 也是捆绑学子的痛苦事 。 漫长的时间长河里 , 学子们最幸福的应该是在宋代 , 考中了不但身价倍增 , 还有咸鱼翻身的快乐事 , 如“榜下捉婿” 。
蔡驷读历史|什么意思?,“榜下捉婿”与“误把冯京当马凉”
文章图片
“榜下捉婿” , 在宋人笔记中记录的较多 , 作为一种美谈 , 在世间流传 。 据说在当时发榜之日 , 各地的富绅们会全家出动 , 争相挑选登第士子做女婿 。 但是能考中的人毕竟是少数 , 稀少就是稀罕 , 资源一稀缺 , 自然就精贵 , 人们则纷纷抢之了 。 但坊间不用“抢”字 , 没文化也不鲜活 , 而是用在河里捕鱼的字眼“捉” , 百姓的智慧是丰富的 , 将其称之为“捉婿” , 真是鲜活无比 。
宋人在笔记说 , 一些富人为争得新科进士为婿 , 每每不惜重金 , 手段层出不穷 , 堪称人文史上奇观 。 朱彧《萍洲可谈》卷一载:“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 , 嫁女亦于‘榜下捉婿’ , 厚捉钱以铒士人 , 使之俯就 , 一婿至千余缗 。 ”把婚姻搞成金钱交易 , 并不是现在土豪们的专利 , 自古就盛行 。 但宋人的“捉婿”游戏 , 反映了当时特定的社会文化内涵 , 同时也说明宋时经济崛起 , 富裕起来的平民阶层渴望跨入上层社会 , 指望金榜题名封官晋爵 , 还能当富绅的乘龙快婿 , 这等好事 , 苦乐了多少人!于是 , 过江鲫鱼 , 热闹非凡 。
蔡驷读历史|什么意思?,“榜下捉婿”与“误把冯京当马凉”
文章图片
为了科举苦读十年二十年的学子 , 不计其数 , 读了一辈子也没有考中的是绝大多数 。 考上者自然是幸福的人儿 , 书中自有颜如玉 , 书中自有黄金屋??出身寒微的韩南老 , 考中进士后对前来提亲的一律接待 , 因为咸鱼翻身了——时来运转 , 身价不同往昔 。 就连自己的年龄也不避违 , 还作了一首绝句:“读尽文书一百担 , 老来方得一青衫 。 媒人却问余年纪 , 四十年前三十三 。 ”这眉扬得真有点翻到后脑勺的感觉 。 读书人也并不都是如此 , 也有脊梁骨挺得挺直的 , 宋人冯京就是一个例子 , 谚语“误把冯京当马凉”的出处 。
据宋人笔记记载 , 冯京是当时的学霸兼考霸 , 他不仅乡试第一、会试第一 , 而且人长得又是一表人才 , 到了已丑未科开考时 , 京城里便传开了:此科状元必是冯京无疑 。 这么一传 , 当朝国丈张尧佐知道了 , 于是他便先下手为强 , 来了一个“预定” , 让人把冯京请到家 , 一见面就把一条金带披在冯京的身上 , 对冯京说:“我一个女儿嫁给了皇上 , 还有一个女儿正待闺中 , 想许配给你 , 怎么样?”
蔡驷读历史|什么意思?,“榜下捉婿”与“误把冯京当马凉”
文章图片
这学霸还是有头脑和骨气的 , 冯京并不为“三斗米折腰” 。 冯京知道张尧佐凭借自己是国丈 , 恣意妄为正遭世人唾骂 , 他怎能同这类人同流合污呢?于是 , 冯京连忙站起作揖回绝 , 并立即告辞 。 这一举动 , 搞得张尧佐愣了好长时间 , 方才回过神来 。 于是他恨死了冯京 , 要报复冯京 。
张尧佐派出心腹四处联系有关考官 , 要求在殿试前就将冯京拿下 。 聪明的冯京早有防备 , 他将自己的名字前面两点移到后一个字上 , 变成了“马凉” 。 马凉的文章实在漂亮 , 考官们一致推荐为第一!就在张尧佐为自己布下的天罗地网高兴时 , 因为参加殿试中无冯京 , 而且连一个姓冯的都没有 。 但站在朝堂之上的新科状元 , 恰恰是他要报复冯京——马凉 。 后来 , 人们就把张尧佐的丑恶和冯京的机智提炼创作成谚语:“误把冯京当马凉” , 流传了下来 , 比喻有眼不识真相 。 (文/蔡驷)(图源自网络 , 如有侵权 , 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