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历史上的“月氏”是怎么来的?

在阅读汉朝史籍的时候我们经常能够发现一些国家 , 如月氏、大夏等等 。 汉武帝曾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 就是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抵御匈奴 , 但是这时候的大月氏已经不愿再与匈奴为敌 , 所以这个目的并未达成 。 虽然这个目的没有达成 , 但是这个记载却让后世对这个国家产生了很多好奇 , 有很多人都想去了解这个国家的一些历史 。 经过不懈的努力 , 其起源沿革 , 上世纪初 , 学者们就已经能说得比较清楚 。
非常著名的 , 是王国维的《月氏未西迁大夏时故地考》 , 收于《观堂集林续编》 。
【历史故事】历史上的“月氏”是怎么来的?】静安先生经考证 , 证明西域和北疆的一些游牧民族 , 皆为夏民 。 成汤灭夏 , 迫使一些群落外迁 , 于是有了月氏、大夏、匈奴、豕韦、昆吾、靺鞨、挹娄等等部族 。 后来 , 徐中舒先生有《夏商之际夏民族的迁徙》一文 , 亦考证过此事 。
对此 , 学界基本赞同以上观点 。
夏时 , 月氏和大夏当为虞夏族中两支 , 当在太行山以东一带 。 商汤灭夏 , 这两部迁至太行山以西 。
《管子·小匡》记载 , 齐桓公“悬车束马 , 逾太行与卑耳之溪拘秦夏 , 西服流沙 , 西虞” 。 “秦” , 应为“泰”误 , “秦夏”实为“泰夏” , 也即“大夏”;“西虞”则指“西禺” , 即“月氏” 。 《国语·齐语》中 , 亦有此记载 。
就是说 , 春秋的时候 , “大夏”“月氏”还没迁徙太远 , 只是翻过了太行山 , 但仍在现山西域内 。
《逸周书·王会解》有“正北月氏”一说 , 也证明西周疆域之北即“月氏” 。 《吕氏春秋·古乐》云 , 秦国还未统一六国前 , 其北方边界所至已“北过大夏” 。 秦始皇琅琊刻石也有此语 。 可知 , 当时大夏也没走远 。
【历史故事】历史上的“月氏”是怎么来的?
文章图片
《穆天子传》成书于周赧王十五年(前300年)前后的《穆天子传》 , 说到“禺知” 。 还有当时的“禺氏” , 都即“月氏” , 不外是《管子》所说“虞氏”的“音转” 。 这个时候 , 也就是战国中期 , “月氏”、“大夏”逐渐迁至中国河套之北 。 《汉书·西域传》曰:“大月氏本居敦煌祁连间 , 至冒顿产于攻破月氏 , 而老上单于杀月氏王 , 以其头为饮器 , 月氏乃远去 , 西去大夏而臣之 , 都妫水北为王庭 。 其余小众不能去者 , 保南山羌 , 号小月氏 。 ”“妫水”不指现在北京延庆之水域 , 而是现塔吉克斯坦的阿姆河 , 南北朝称“乌许水” , 隋唐译为“乌浒水” 。
简单概括一下 。
史籍中 , “禺氏”、“禺知”还有“牛氏”等都来自“虞氏” , 皆指“月氏” 。
战国中期以前 , “月氏”之迁徙如前述 。
至前2世纪 , “月氏”仍游牧于今祁连山以西 , 直至天山、阿尔泰山东麓一带 。 因其与“大夏”部族都过早脱离中原文化 , 保留了收继婚习俗 , 就是父死妻后母 , 兄死妻嫂 , 以致中原族群视其为“蛮狄” 。
【历史故事】历史上的“月氏”是怎么来的?
文章图片
“月氏”曾实力强盛 , 匈奴曾送质子于其族 。 约汉文帝三年(前177年)到汉文帝四年(前176年) , “月氏”为匈奴所败 , 被迫迁至伊犁河、楚河流域 , 而原居此处的塞种部落则无奈西去 。 如班固所说 , 被迫西迁的“月氏”为“大月氏” 。 留下的老弱求庇于祁连山和阿尔金山等处的羌人的称“小月氏” 。
之后 , “小月氏”逐步与羌人融合 。 后又逐渐融入华夏族群大家庭 。 约元光五年(前130年)前后 , 居于伊犁河、楚河流域的“大月氏” , 又被新崛起的游牧部族乌孙所驱赶 , 经现今费尔干那地区 , 继续西迁至妫水 , 即阿姆河流域 。 而早先到达且居于此的“大夏”被击败 , 臣服于“大月氏” 。 “大月氏”先设“王庭”于妫水北岸 。 后移至水南今阿富汗巴尔赫一带的原“大夏”国都监氏城 。 此时 , “大月氏”统治了原“大夏”国核心地区 , 并扶植原“大夏”国人为“五翕侯” , 以控制东部山区 。
【历史故事】历史上的“月氏”是怎么来的?
文章图片
这一片地区 , 土地肥沃 , 曾长期游牧的“大月氏”人 , 从此逐渐走向农耕 。
西汉张骞于建元三年(前138年)出使西域 , 旨在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 。 武帝元封年间 , 约元封元年(前110年)到元封六年(前105年) , “大月氏”曾使朝汉 。 西汉哀帝时 , 河平四年(前25年)到元寿二年(前1年) , 西汉与“大月氏”仍有往来 。 哀帝元寿元年(前2年) , 博士弟子景卢曾从大月氏使者伊存口受《浮屠经》约于前1世纪中期 , 原“大夏”人“五翕侯”之一的“贵霜翕侯”丘就却兼并其余四翕侯 , 自号“贵霜王” 。 继而 , 丘就却取“大月氏”而代之 。 其子继续扩张 , 是为“贵霜帝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