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菲|究竟难在哪儿呢?,心理学丨改变( 二 )


假如这份冲击我们暂时承受不了的话 , 那基于“趋利避害”的生存本能 , 我们就会抗拒改变、排斥改变 , 以及逃避改变 。
确实 , 这里多少有些“习惯”因素 。 但这里的“习惯”并不是只局限于“习惯呆在自己的世界里” , 更偏向于指“习惯怎么看”与“习惯怎么做” 。
就好比 , 我生活在一个有严重“重男轻女”思想的家庭里 , 我家所在的村落也基本都秉承这样的想法 , 那没有任何意外 , 我自己在看待相关问题的时候 , 也会直接使用“重男轻女”的策略 , 并会因为这些年从来都是这么思考的、从小到大身边的人也都是这么思考的 , 而觉得“这才是对的” 。 那“我觉得‘重男轻女’对 , 并使用这个作为自己判断问题的标准”这样的模式 , 自然会带来具备相应属性的行为 。
这时候“改变” , 就不只是如表面展现的“只要改变这个想法就行了” , 它同时需要面对习惯本身、几十年的经历、频繁使用这种观念所带来的对观念与行为本身的强化、由不断强化诞生的“这就是对” , 以及家人与当地氛围对他的再影响 , 这听起来像一个简单的事情吗?
在上面我们也看到了 , “内在我”的产生是建立在“对我内心所想”的追逐上 , 那如果现在仍旧被过去、当下、父母等因素束缚的话 , “内在我”自然建立不起来 。 而持续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持续使用陈旧的“怎么看”与“怎么做” , 它们就会不断被强化 。
那么 , 面对越来越强大的它们 , 一个弱小的“内在我”如何能够面对与解决呢 。
这也难怪我们会觉得改变难 。
而这会儿可能你会想要知道“如何减轻难度 , 加速改变进程”这个问题的答案 , 但对原因的了解我觉得还需要再进一步 , 因为这四个原因从某种层面来说联系非常紧密 。
在缺乏筛选的信息上建立起来的世界 , 虽然可能存在不合适与不稳定 , 但里面仍旧存在“在自己世界里能够解释得通的对错”与“在自己世界里具备价值的判断标准” , 所以“个人世界”虽与客观现实世界在诸多地方相冲突 , 却依旧可以运作 。 而可以运作的世界 , 便会为我们提供喜怒哀乐、安全感、价值感与存在感等东西 , 为我们的生存提供了支撑与动力 。
我们与自己的世界自然是密不可分的关系 , 而当世界能够支撑我们 , 我们又不肯主动走出世界的时候 , 就会出现“因为内在弱小 , 必须持续依附自己现在世界”的状况 。 而很多时候我们并不会意识到这些 , 所以在我们尚未成为自己世界的主人时 , 其实我们是被自己的世界所控制 , 那如果始终意识不到“自己需要成为自己世界的主人”、始终延续“被控制”的状况 , 自我又如何能够强大到可以面对“自己世界的打破与重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