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家老大|周昭王南征是为了夺回江南的铜矿吗?( 二 )


昭王第三次南征 , 这次又打了胜仗 , 又到了铜绿山 , 还获得了两件稀世之宝 , 一是一块重达上百斤的自然铜块 , 一是一块重七、八十斤的孔雀石 。 昭王得到了这两块大矿石 , 喜不自禁 , 爱不释手 , 亲自督促装在自己的座车上 , 说是要带回镐京去作镇国之宝 。 没想到这两件宝物却要了他的命 。 原来他的座车 , 因有很多铜装饰 , 比一般的战车起码要重一倍 , 而他和同车的蔡公都比较发福 , 两个人共重三百多斤 , 他的侍卫官辛余靡身长体壮 , 足有二百斤重 , 还有驾车的 , 这些本来就超重了 , 现在又加上这两块宝贝 , 显然这乘车是严重超载了 。 可是昭王因为是得胜回朝 , 有些得意忘形 , 对存在的危险一点也没有察觉 。 就在他班师回程 , 离开铜绿山不久 , 在过金湖浮桥时 , 前面的车马都平安无事的过去了 , 等到他的座车一到湖心 , 浮桥承受不住 , 突然垮塌了 , 昭王和蔡公都掉到水里去淹死了 。 辛余靡虽会游水 , 但他从水里拉起来的只是两具遗体 。 从此 , 人们就把这一片金湖叫天子湖 。
昭王死后 , 周兵因为是在班师途中 , 就秘不发丧 。 这一方面是怕动摇己方的军心 , 另一方面是怕鄂和扬越其他部落知道了会乘丧出击 。 从征的大臣们将昭王和蔡公的遗体放在有帷帘的车中 , 说是他们落水受凉生病了 , 一直到回到镐京后才发丧 。 从此 , 周天子再没有亲征到江南的 , 周王朝失去了对铜绿山铜基地的控制权 , 也就失去了源源不断的铜材 , 周王朝的国力从此日衰 , 周朝的青铜文化成就也就远远不如殷商时期 。
七十年代在周原出土了一批微氏家族的青铜器 , 其中对西周史事记述的最重要铭文是穆王时代的《史墙盘》 , 作器人墙世代为周王室的史官(乍册) 。 史墙对昭王南征作了完全肯定的评价 。 铭文说:“弘鲁昭王 , 广批荆楚 , 唯狩南行” , 说昭王大规模地挞伐荆楚 , 因为巡狩而到了南方 , 从而赞扬昭王事业的宏伟(弘鲁) , 铭文中全无“南征不返”之类的遮掩之词 。
收藏在北宋《博古图录》和薛尚功《钟鼎彝器款识》等书中的著名的安州六器 , 是北宋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在安陆(今湖北孝感)出土的一组有铭文的西周中期的青铜器 , 包括两件中方鼎、中觯等器 , 作器人是曾跟随昭王伐楚的贵族“中” 。 考古学家综合研究了这六篇铭文 , 发现了以往少为人知的昭王南征的纪事 。 例如中方鼎记述了昭王十六年伐楚 , 曾命贵族“中”先去南国准备行宫 。 中方甗则记录了“中”所走路线经过的地方 , 其中有方邓、鄂师、汉中洲等 。 在另一件中方鼎的铭文中说到昭王十六年伐楚获胜凯旋归来 , 赏给贵族“中”采地(邑) 。 从各铜器的铭文分析 , 昭王伐楚是动员了大量的人力 , 规模也大 , 有许多贵族都跟随昭王 。
根据安州六器和其它有关青铜器铭文的考察 , 昭王十九年南征这场丧师之战:开始时形势是很好的 。 周王进军的路线是从唐国(今湖北随州北面)出发 , 经过厉国、曾国向南顺利推进 。 为了壮大声势 , 昭王还派出使臣到长江中游的大小邦国 , 争取支持 。 昭王本人则率师沿江而上 , 直抵夔国边境(今湖北秭归) 。 上述青铜器铭文的考释成功 , 提供了关于昭王南征这一段重要历史的珍贵资料 , 使先秦古籍得到增补和充实 。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