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侃史|朱元璋是如何感恩老家的三户村民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朱元璋出生贫困 , 在其少时 , 特别是在其父母过世之后 , 家里只剩下二哥与他 , 无依无靠 , 连安葬父母的地都没有 。
兄弟二人便去乞求田主刘德施舍一块地 , 但刘德为人刻薄吝啬 , 根本不念及曾经的主雇之情 。
信陵侃史|朱元璋是如何感恩老家的三户村民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文章图片
据《凤阳新书》记载 , 当时孤庄村(朱元璋老家)的大户刘继祖的儿子刘秀正好在刘德家 , 刘德和刘继祖是亲戚 , 也都是当地的大户 。
不过二人的性格却大相径庭 , 刘德刻薄刁钻 , 典型的恶霸地主 , 而刘继祖为人和顺 , 有善心 , 家风淳朴 。
刘秀得知朱家的危难之处后 , 回家禀报了其父刘继祖 , 刘继祖立即把朱元璋兄弟叫到了家里 , 给了他一块地用于安葬其父母 。
刘继祖也是流传最多的朱元璋的少时恩人之一 , 除刘继祖外 , 朱元璋在老家孤庄村还有两位恩人 , 一位是汪氏老母 , 还有一位便是赵氏干娘 。
汪氏老母曾收朱元璋为干儿子 , 朱元璋在葬完父母后 , 与二哥商量 , 决定去皇觉寺出家为僧 , 寻个活路 。
但在那时也不是随随便便能出家的 , 因为寺院还有收一定的“礼物” , 此时朱家早就一贫如洗 , 实在是拿不出像样的“礼物” 。
朱元璋只得求助于自己的干妈——汪氏老母 , 汪氏准备好了香烛礼品 , 让儿子曹秀陪同朱元璋前往皇觉寺 , 《御制皇陵碑》对这事做了相关记载 。
信陵侃史|朱元璋是如何感恩老家的三户村民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文章图片
有关赵氏干娘的记载 , 最早出自明孝宗时期的《琅琊漫抄》 , 书中记载她是朱元璋干爹的老婆 , 换句话说 , 也是朱元璋的干妈 。 不过在《凤阳新书》中被称作赵母 , 据《凤阳新书》记载赵母常常亲自给朱元璋洗衣服 。
这便是朱元璋在老家的三位恩人 。 在朱元璋投奔郭子兴发迹不久 , 这三位恩人的后人都去投奔了朱元璋 。
据《凤阳新书》记载 , 刘继祖的儿子刘秀、汪氏老母的儿子曹秀等 , 都去投靠了朱元璋 , 并成为了朱元璋的随身护卫 。
并且朱元璋还替二人改了名 , 刘秀因其父刘继祖 , 字大秀 , 被朱元璋改名为刘英 , 而曹秀改随母姓 , 名为汪文 , 他还有个弟弟汪源当时也参军投靠了朱元璋 。
至正二十六年 , 朱元璋从张士诚手里夺得了被攻占多年的濠州 , 朱元璋得以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孤庄村 , 朱元璋当时就顺势把刘英、汪文等人留在了老家 , 命其负责凤阳皇陵(朱元璋祖先们的陵墓)事宜 。
洪武二年 , 朱元璋专门设立了用于护卫凤阳皇陵的皇陵卫 , 设指挥使一名 , 同知两名 , 佥事四名 , 当时汪、赵两家都有人担任佥事 , 佥事是个正四品职衔 , 比当地县令的官还要大 。
洪武七年 , 朱元璋又增设了祠祭署 , 与皇陵卫是同一级别的机构 , 只不过一个是行政机构 , 一个是军事机构 。
信陵侃史|朱元璋是如何感恩老家的三户村民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文章图片
汪文为署令是一把手 , 刘英是署丞是副手 , 并且朱元璋还下令 , 该职位让他们两家人世代相传 。
登基之后 , 为了报答昔日的恩情 , 除了让这三位恩人的后代世袭罔替做官外 , 还有以下几项恩典:
第一 , 敕封
朱元璋称帝时 , 刘继祖夫妇已死 , 但朱元璋并没有忘记他们的恩情 , 追封其义惠侯 , 世袭罔替 。
追赠赵母的丈夫为“指挥使司事” , 封赵母为“太恭人”位居四品 。 对于汪氏老母亦也相同敕封 。
信陵侃史|朱元璋是如何感恩老家的三户村民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文章图片
第二 , 免税
在古代种地是要给朝廷交税的 , 这对老百姓来说也是一项比较大的开支 , 朱元璋当时就免了孤庄村乡邻的税 , 后来还免了整个凤阳的税 。
第三 , 配享皇陵
凤阳皇陵主要是供奉朱元璋的爹妈 , 及兄弟等 , 这些人虽然生前没沾到朱元璋的光 , 但死后都被朱元璋追封为皇帝或王爷 , 在大明也是很有地位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