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新党不喜旧党不爱——周邦彦( 三 )


在他的词集中 , 我们看到的是歌咏下层女性居多 , 再就是伤离别及思念故乡的词作了 , 作为一个不在高层的小官员 , 虽然贬谪于他也是常事 , 但毕竟没有大起大落的悲壮 , 即没有苏东坡那样的一贬再贬 , 也没有王安石那样的一撸到底 , 所以 , 在文学上给他的定论是:“美成能作景语 , 不能作情语 。 ”
【历史故事】新党不喜旧党不爱——周邦彦
文章图片
柳阴直 , 烟里丝丝弄碧 。 隋堤上、曾见几番 , 拂水飘绵送行色 。 登临望故国 , 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 , 年去岁来 , 应折柔条过千尺 。
闲寻旧踪迹 , 又酒趁哀弦 , 灯照离席 。 梨花榆火催寒食 。 愁一箭风快 , 半篙波暖 , 回头迢递便数驿 , 望人在天北 。
凄恻 , 恨堆积!渐别浦萦回 , 津堠岑寂 , 斜阳冉冉春无极 。 念月榭携手 , 露桥闻笛 。 沉思前事 , 似梦里 , 泪暗滴 。
这首《兰陵王》是我早年能背诵的周邦彦词 , 据说也是被选入大学语文课中唯一的一首周邦彦的词 , 也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极力推崇的词 , 它是三阙长调 , 通过柳枝和筵席话别 , 将人海茫茫 , 一别也许就是永远的离别之情 , 娓娓道来 , 让人读之顿生凄楚之感 。
【历史故事】新党不喜旧党不爱——周邦彦
文章图片
王国维评论这首词是“尽得荷花神韵” , 这个说得好像有点玄乎 , 其实看了他的词集中的作品后 , 也许 , 是那《苏幕遮》中“一一风荷举”写得太传神了 , 于是就成了周邦彦词作的代名词了 , 所以王大师才有此论 。
他是很欣赏这位远离政治风云的纯粹艺术家的 , “盖文人脱略 , 于权势无所趋避” , 周邦彦以其恬淡潇洒的人生观 , 如词中那在水面轻滑圆润 , 清雅挺俏的荷花 , 自由自在绽放在自己创造的艺术天地间 , 这点大概是王大师最为欣赏的吧 。
在他对宋词名家的排序中 , 周邦彦的位置也是很靠前的 , 他说:“词之最工者 , 实推后主、正中、永叔、少游、美成 。 ”不仅如此 , 还将其称为“词中老杜” , 可见他对周邦彦的喜好之情 。
【历史故事】新党不喜旧党不爱——周邦彦
文章图片
对王大师我自是见字三礼 , 但对“词中老杜”一说则是严重地不认可 , 想那杜甫的诗见证了那个风起云涌的动荡年代 , 笔下如史诗般的描述让我们认识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 , 甚至有些可作史实而为之证 , 岂是周邦彦在这波澜不惊的年代里 , 用一些闲笔辞章能够相提并论的 。
周邦彦同杜甫在思想境界和艺术成就上应该不在一个层次上 , 不说周邦彦的词作在题材上的狭窄 , 杜甫诗作是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他生活的时代 , 故有“诗史”之称 , 特别是杜甫在诗歌中贯穿终始的忧国忧民的思想 , 那是周邦彦的词作中根本就不具备的 。
但周邦彦的词是具有其独特的韵味美 , 这个是不言而喻的 , 他的的词字字凝练精美 , 句句结构严谨 , 用情之深不在苏柳之下 , 而且是越咀嚼越有味 , 说他开启了后世姜夔吴文英一系之格律词派风采 , 这个倒是没有异义的 。
【历史故事】新党不喜旧党不爱——周邦彦
文章图片
之所以说周邦彦为何是婉约派“集大成者” , 一是因为他为结北开南、承前启后者;二是其所开创的精研音律、重视辞藻的格律化词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故而清代词论大家陈廷焯认为:"词至美成 , 乃有大宗 。 前收苏、秦之终 , 后开姜、史之始 , 自有词人以来 , 不得不推为巨擘 , 后之为词者 , 亦难出其范围 。
读周邦彦的词总有一种清冷的感觉 , 那幽寂的意象总体上也是雅洁多于绮丽 , 然其字面典雅与神韵并行 , 内在特质辨识度非常高 。 即便同写众情之作 , 笔下风味亦迥异欧秦 。
周邦彦是词之大家无疑 , 然其作品不太为民众所熟悉 , 可能是他的词以长调为主 ,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普及率 , 加上他喜欢用典 , 用词过于典雅 , 也难为一般读者所认识 , 所以受众相对来说要少很多了 。
【历史故事】新党不喜旧党不爱——周邦彦
文章图片
这就如同黄庭坚一般 , 作诗水平不输于陆放翁的北宋大家 , 其诗作也不为广大人民所知 , 流传度亦不如写出“小荷才露尖尖角 , 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杨诚斋 。
观周邦彦的一生 , 在北宋的词人中 , 其实还算幸运 , 虽于仕途上无甚作为 , 且于都城三进三出地折腾不已 , 但他却在自己的精研词作的世界里陶然自得 , 形成了典雅精工的独特风格 , 将柳词更加地发扬光大 , 亦取得了后世难以企及的高度 , 也成就了自己如当代学者叶嘉莹先生评价的“他是集结了北宋的大成 , 而开拓了南宋的先声的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