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西征中正面顶撞领导,太子贵由失去了储位,为何最后还能登上大位?

秦琼和李世民看到这问题很愤怒 , 异口同声道:
“这是在挑拨我们兄弟俩的关系” 。
【历史故事】西征中正面顶撞领导,太子贵由失去了储位,为何最后还能登上大位?
文章图片
关于秦琼在李世民创业过程中的“起伏” , 还有他的“官职”变化 , 一直是后世人猜测他们君臣二人关系很重要的依据 。
秦琼因为是数次“跳槽” , 让人自然地以为秦琼会受到李世民一定的“排斥” , 所以在武德三年被李渊封为“上柱国”(正二品) , 在武德四年被封为“翼国公”(从一品)的秦琼 , 到了李世民登基后 , 不仅出场的“镜头”少了 , 甚至等于没了 , 而且身份也变成“左武卫大将军”(三品) 。
品级变化竟然是高开低走 , 有人就会感叹:
“嗟乎 , 秦琼这是被雪藏了啊”!
可事实上 , 秦琼的“品级”和“身份” , 根本不可以这样去看 , 因为他的“上柱国”、“翼国公”、“左武卫大将军”这三个前缀 , 并不冲突 , 可以并存 。
大唐的“散”、“职”、“勋”、“爵”四个官级维度 。
按照大唐的官职常识来说 , 许多人知道的都是:
【历史故事】西征中正面顶撞领导,太子贵由失去了储位,为何最后还能登上大位?
文章图片
文官:九品二十九级 。
武官:九品三十一级 。
级数是以“正”、“从”、“上”、“下”来划分的 , 所以官职体系很明确 , 细节也十分到位 。
但这就是大唐官职的“全貌”了吗?
并非如此 。
大唐的“文武官职” , 只能说涵盖了“散官”和“职官” , 而“勋官”和“爵位”却没有覆盖到 。
什么是散官?
在古代历史中 , 我们能看到从秦汉发展以来 , 很多“高品位”的官职渐渐失去了实权 , 也就是被“架空”了 , 比如先秦和秦朝时期 , 三公的执政地位与官级相匹配 , 是为最高 。
宰相的权力是很高的 , 太尉也是真正的全国最高军事长官 , 可随着皇权的增长 , 这些高品级的官职 , 渐渐变成了“虚职” , 也就是空有品位 , 却没有了权力 。
这种“架空” , 就把这些官职变成了“散官” 。
散官 , 渐渐地就变成了“荣誉”的前缀 , 并非权力的象征 。
关于唐朝 , 人们都总说掌握有实权的 , 一般都是“三品”(一般都是三省长官)大员 , 比如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 都是三品官员 , 却是实打实的“宰执” , 而那些“太师”、“太傅”的一品官位 , 几乎没有实权 , 纯粹是“吉祥物” 。
【历史故事】西征中正面顶撞领导,太子贵由失去了储位,为何最后还能登上大位?
文章图片
李世民在位时有过定义:
某官员干着五品官的实职工作 , 却因为某次大功绩被赐予“太师”之类的一品官位 , 这种情况就叫“行太师职” 。
也就是说 , 实职的品级低 , 虚职的品级高 , 就叫“行某官” 。
这便是散官 。
什么是职官?
职官就是跟“散官”相对的 , 有“实权”的官员 。
比如某地太守、县令这些都是实权官 , 而最厉害的 , 当然是在京城的“三省长官” , 武职方面 , 一般都要皇帝“钦差” , 才能临时选出最高军事长官 。
李世民还解释了:
如果某人本身就是“五品”的散官 , 却忽然被提拔去干了“三品”的职官 , 这种就叫“守官” , 一般来说 , 这种人都是比较厉害的 。
【历史故事】西征中正面顶撞领导,太子贵由失去了储位,为何最后还能登上大位?
文章图片
唐高宗时期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本质上就是为了“调节”散官、职官之间因为“品级”和“权力”失衡造成的矛盾而设置的 , 不得不说这个“平衡”做得非常好 。
什么是勋官?
勋官是一个很独特的体系 , 跟散官类似 , 却只存在于“军功”体系之中 。
在先秦以前 , 国家有“上柱国”这个职位 , 是为国家最高军事长官 , 跟西汉时期的“太尉”是一个意思 。
可是太尉的“崛起” , 本质上就是为了压制“上柱国” , 说白了 , 统治者每过一个时代 , 就会改变一下名称和套路 , 用来削弱原来官职带来的权威性 , 目的是为了增强皇权 , 那么到了唐朝 , 上柱国更是没有什么实权了 。
但没实权归没实权 , 以前的“荣耀”却还是要继承 , 就好比每个朝代 , 都有“齐王”、“秦王”、“晋王”这些封王一个道理 , 这本就是先秦时期的爵位体系 , 后世人沿用 , 就是为了体现这些人地位之高 , 有很明显的古今参照 。
唐朝的“军功”根据“十二转”来定位“勋官” , 转是一个单位 , 最高可达十二 , 而唐朝最高的“勋官”品级只有“二品” , 那就是“上柱国” , 在上柱国之上 , 不存在一品勋官 。